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经济参考报/2023 年/4 月/6 日/第 002 版要闻
做大增量加快创新 银行竞逐绿色金融赛道
记者 汪子旭 张莫 实习生 杨乐雯
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已成银行业竞逐的重要赛道。近日密集披露的银行年报显示,截至 2022 年年末,多家国有大行绿色贷款余额超万亿元,部分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增速较快。与此同时,在被纳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内后,多家地方法人银行近期也纷纷落地首单相关业务。业内人士表示,绿色金融有望成为银行未来最重要的增量业务发展方向之一。
绿色贷款快增 产品创新不断
“ 工商银行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供给,统筹推进投融资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2 年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 3.98 万亿元,规模保持国内同业第一,并领先全球同业。”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近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说。
近日,随着银行年报密集披露,银行业绿色金融成绩单也纷纷出炉。数据显示,截至 2022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均超万亿。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增速居前,其中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增速均超 65%。
绿色贷款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 银行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也不断创新。 例如, 中信银行 2022
年率先上线个人碳减排账户——“ 中信碳账户”,引导绿色消费转型。2022 年工商银行成功发行
100 亿元人民币碳中和绿色金融债,为境内首单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
展望未来,多家银行表示将把绿色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光大银行 2023 年将按照“ 绿色贷款、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不低于一般贷款增速,且高于可比同业平均增速” 的要求, 争取全年绿色贷款增量不低于 500 亿元。 交通银行 “ 十四五” 期末绿色贷款目标为不低于 8000亿元,力争达到 1 万亿元。
“ 绿色已成为我国经济的生态底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而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迎来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绿色金融必将成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超级赛道。”平安银行X委委员、董事会秘书周强说。
支持工具扩围 地方银行“ 首单” 频落地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人民银行于 2021 年 11 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今年年初,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就包括上述二者。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 2024 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 2023 年末。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