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云南经济日报/2023 年/5 月/8 日/第 A04 版开发区
楚雄高新区:“ 五大行动” 构筑“ 双创” 新高地
本报记者 孙伟 通讯员 田红锦
楚雄高新区是全国第三家、云南省第一家设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肩负着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民族特色创新创业高地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楚雄高新区立足自身优势,着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知识产权强区、产业科创赋能“ 五大行动”,不断提升“ 双创” 水平,全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 双创” 升级版,奋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创新主体——
拥有 48 户高新技术企业
楚雄高新区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
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 增主体,小升高,科升高,招升高” 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机制。“ 做大主体基数,为创新主体培育打基础。” 楚雄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楚雄高
新区紧紧围绕经营主体倍增行动,以“ 双创” 为抓手,全力推进经营主体培育。2022 年,楚雄高新区净增经营主体 3128 户,其中企业 3 户,全区各类经营主体达 22318 户。
为强化政策引领,让更多创新主体增加创新动力,楚雄高新区制定《支持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 》,对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省级库的培育企业、当年入库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给予 20 万元、5 万元、0.2 万元奖励。
同时,强化帮扶指导,为创新主体培育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楚雄高新区因地制宜地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培训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座谈会、高企培育和研发投入专题培训会等专题培训,组织参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专家团队“ 一对一” 专题辅导会,形成了分类指导、专业服务、踊跃申报的良好环境。随着楚雄高新区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的深入实施,楚雄高新区创新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培育体系不断健全。2022 年,楚雄高新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1 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61 户,为历年之最。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48 户。
推动平台建设——
建成 23 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楚雄高新区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紧盯主导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按照“ 引培并举、多向发力、分类建设” 思路,推动“ 双创” 平台建设。
搭建产业创新平台。依托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能源环境等领域科学布局,建设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产业技术类平台,摩尔农庄与江南大学等合作筹建的“ 植物蛋白与植物油脂产业创新研究院” 入选云南省 2022 年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名单。
培育“ 双创” 孵化载体。通过自主引导、合作共建、培育升级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孵化器载体。成立楚雄高新领创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科元、八戒科技等企业,合作建立中科(楚雄)创新中心、八戒(楚雄)产业创新中心等孵化平台。2022 年,楚雄州彝人古镇特色文旅产业创业孵化园区被评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建设公共服务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需要和技术服务需求,着力打造和建设一批标准创新、成果转化、公共检测等公共服务机构。通过实施“ 双创” 平台建设行动,楚雄高新区科创平台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区拥有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评价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达 23 个,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省级以上孵化平台 6 个,通过 CMA、CNAS 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2 家。
加大财政扶持——
每年投入专项资金 2000 万元
楚雄高新区坚持“ 金、财、智、活” 方针,全面营造具有区域特色的“ 双创” 环境和科创氛围。
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优化科创融资环境。全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技金融新产品“ 创新指数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将企业创新能力有效地转化为融资资本,累计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 1.04 亿元。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化科创政策环境。与省科技厅、楚雄州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联合专项资金,支持楚雄高新区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年投入资金达 2000 万元。制定“ 科技十条”,并将科技创新奖励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近三年共计兑现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