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科学导报/2023 年/4 月/18 日/第 B04 版理论学术
关于新阶段国企发展的若干思考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研究生 张惠敏
摘要: 国企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时代课题。 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资本经营是国有企业的重要抓手,国企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在新发展阶段,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将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关键词:科学理论;国有企业
一、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国有经济已经存在。 1927 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筹办的小型兵工厂。 1934年 4 月中央苏区公营工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以“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为指导,积极发展公营经济。1942 年底,边区公营工业有各类工厂 76 个,职工 3991 人,资金约 5967 万元。解放战争时期到 1949 年,全国共接收官僚资本所属的工业企业 2858 家,成为国营企业。1956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国营企业占 32.2%,合作社经济占 53.4%,建立了公有制为主的基本经济制度。1960 年 10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 两参一改三结合” 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指示》,“ 两参一改三结合” 是长春第一汽车厂首先推行的,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管理制度, 是我国国营企业一次生产力的革命。 1961 年 9 月中共中央颁布 《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 (草案)》,即“ 工业七十条”。1964 年中央推行工业托拉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过“ 放权让利”“ 承包制”、兼并重组、“ 抓大放小”、“ 产权制度” 和“ 公司制” 改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2015 年,全国拥有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16.7 万家,资产总额 140.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44.9 万亿元,利润总额 2.5 万亿元。在 21 个基础性和支柱型产业中,国有资本比重超过 50%,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2020 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 500 强企业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上榜数量达 124 家,超过了美国的 121 家。在上榜的公司中,超过一半是国有企业,排名前五的三家公司全是国企。习近平多次指出,要坚定不移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国有企业的更高标准。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四梁八柱。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斯大林指出: “ 苏维埃政权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经济规律,把生产资料公有化,使它成为全体人民的财产,因而消灭了剥削制度,创造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如果没有这个规律,不依靠这个规律,苏维埃政权是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的。” [1]国有企业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体现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国有企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国有企业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地位,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贡献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基本制度优越性。国有企业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适应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全过程,从“ 一大二公” 的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承担了改革先行先试、政策执行和成果推广的具体任务,从“ 共和国的长子” 的大局出发,国有企业为其他所有制企业作出了示范,创造了经验。国有企业职工是相对稳定的工人队伍,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对生产资料公有制有着深厚的情怀,主人翁精神是国有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企业的特色,坚持X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 根” 和“ 魂”。这些国有企业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积淀的优良传统,也是国有企业维护和服务我国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民经济主力军作用的有利条件,国有企业与我国公有制经济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的前提和基础,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载体和保障。我国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公有制的历史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提供了治理方案和中国智慧。
二、资本经营是国有企业的主抓手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公营到国营,从工厂到公司,从资产经营到资本经营,从国内为主到国际化,走过了充满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的不平凡历程。2003 年 3 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基本实现了责权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现结合,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全国 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大型国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实行股权多元化。2017 年 4 月《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公布,旨在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进入快车道。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向外企看,一是向民企看。这些观点值得商榷。国有企业的资本经营同样面对外部资本市场和内部资本市场的两个市场的机遇和考验。外部资本市场是指,通过融资融券和借贷,运用社会公众资金,进行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资本运营。内部资本市场是指,通过国有资产的模拟市场化核算结合国有资本的货币化投资基数,形成国有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时利用资本的概念,区分资本的不同类型,划分资本的内在价值,确定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率,防范国以资本流失和变相潜亏。国有企业的内部资本经营, 符合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则, 同样适用于马克思主义的ZZ经济学。 1867 年 9 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 《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的鸿篇巨制。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开始,论述了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价值的实体就是人类抽象劳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