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闽南日报/2023 年/8 月/21 日/第 004 版深改革 优结构 激活力
下好改革先手棋 释放国企新活力
——市属国有企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一周年综述
本报记者 杨瑞
去年 3 月, 市委、 市政府启动市属国有企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市属国企初步形成 “ 10+3”基本框架,开启了新机制、新面貌、新阶段的工作篇章。同年 7 月开始,市国资委按照结构布局优化调整方案第二阶段任务,成立 5 个工作专班,细化 30 条工作举措,靶向攻关、倒排日期,定期跟踪督促、及时协调推进,确保了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奋楫扬帆,破浪前行。市属国企总体呈现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 3492.78 亿元,比 2021 年底增加 845.83 亿元,增长 31.96%;所有者权
益总额 1187.25 亿元,比 2021 年底增加 313.16 亿元,增长 35.83%。2022 年,市属国企实现营业
收入 1225.47 亿元,增长 50.73%,收入总数居全省设区市第 2 位;利润总额 35.80 亿元,居全省
设区市第 3 位。2023 年 1-6 月,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 696.18 亿元,位居全省设区市第 2 位;利
润总额 22.71 亿元,位居全省设区市第 3 位。目前,有 5 家市属国有企业获得信用评级 AA+以上,
其中九龙江集团、漳龙集团成为全省仅有的境内评级 AAA 且境外评级 BBB+国有企业;九龙江
集团、漳龙集团、城投集团上榜“ 中国服务业企业 500 强”“ 福建企业 100 强”“ 福建服务业企业
100 强” ⋯⋯
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稳定社会大局发挥重要作用,到规模体量扩大、资质等级提升,为漳州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年多来,全市国资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市属国有企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持续推动市属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1 坚持“ 两个一以贯之” 统筹推进改革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X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ZZ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在市属国有企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道路上,全市国资国企始终坚持“ 两个一以贯之”,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地见效。
——把准“ 根本点”,持续加强X的领导
市国资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漳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X的领导的若干措施》,将市属国企全面完成X建工作要求写进章程,全面落实“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X组织书记、董事长“ 一肩挑”,集团总部全部设立专职X委副书记专责抓X建工作,全面建立X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健全完善“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把X的领导融入企业决策、经营、监督等方方面面,确保国有企业X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找准“ 着力点”,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改革中,市国资系统坚持把“ 薪酬” 交给业绩,推行市场化选聘机制、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市国资委选取 7 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进行市场化用工和薪酬改革试点,指导企业理清改
革思路、制定选聘工作方案和业绩考核办法。目前,资本运营集团权属产业股权投资公司总经理、九龙江置业项目经理已完成选聘,城投建工集团选取丹霞云邸及诏安霞洋佳苑等项目试行施工项目内部经济责任负责制,城投地产集团已选取市民广场及商业商务中心项目施行营销职业经理人机制。
进一步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功能定位、监管要求和行业特点,修订相关薪酬管理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办法、业绩考核办法、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等,将薪酬与利润指标、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以业绩论英雄、定奖惩、给待遇。同时市国资委加强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指导,要求企业根据二级集团经营范围、业务板块的差异,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充分调动国企领导干部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抓住“ 发力点”,加快企业体制改革
以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依托,全面完成 68 项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片仔癀化妆品公司、城投设计咨询集团、通畅建材公司等三家“ 八闽综改” 试点企业改革工作,目前改革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通畅建材公司已被列入我市后备上市企业名单。深化龙轴集团“ 双百” 企业改革创新,制定落实“ 双百行动” 综合改革实施方案,17 项改革重点任务全部完成⋯⋯
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今年,片仔癀药业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列入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片仔癀药业、龙溪轴承两家企业分别被国务院国资委列入进一步扩围深化“ 双百行动”“ 科改行动” 名单。
2 深化改革强基固本 持续提升自身实力
作为国民经济的“ 稳定器” 和“ 压舱石”,国有企业只有提升自身实力,才能真正在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进程中挑大梁、打头阵、作贡献。这其中,如何将手中的土地、房屋等存量资产盘活利用,是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亟须,也是必须回答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