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冶金报/2023 年/9 月/1 日/第 003 版人才
津杭飞地 智“ 汇” 传奇
——包钢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引才用才纪实
本报通讯员 于泓泽 周奉杰 闫佳音
不久前,在包钢集团首届白云讲堂暨包头稀土研究院建院 60 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最大的稀土科研院所强劲的研发实力。
时间过往,征途在前,几代科研人员将中国稀土科技的火种代代相传,成就了今天的燎原之势。忆往昔,新中国第一代稀土科研人员响应X和国家号召,从五湖四海汇集内蒙古大草原“ 齐心协力建包钢” ;瞩今朝,包钢集团稀土科研事业向沿海布局,以飞地引才之力,不断拓展稀土科技领域的外延。在天津、杭州,两只“ 智慧的明眸” ——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杭州分院,正探寻着中国稀土科研的方向。
稀土飞地 变身科技策源地
天津市东丽区,坐落着一幢米黄色建筑。包钢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以下简称天津分院)的名字,标志着这是从内蒙古飞来的一只从事稀土功能材料研发及应用的“ 留鸟” ,它孵化着当今中国稀土科技的诸多项目。
去冬今春,由天津分院研发的炽热羽绒服走俏全国,可抗御-36℃低温的保暖功效,让人感受到“ 包钢稀土+纺织品” 的魅力。不久前,造就稀土元素与日常衣物完美融合的“ 稀土光蓄热抗菌纤维制备及其面料关键技术” 问鼎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一举摘得第九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绿色先锋奖,天津分院的荣誉墙上再嵌一枚奖章。
这仅是天津分院深耕轻稀土产业“ 七彩之虹” 的一处斑斓。稀土纳米断热系列材料、稀土多彩反射隔热涂料、稀土耐火材料、系列无水稀土卤化物产品、稀土功能纺织材料、稀土医疗材料等众多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支撑起天津分院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科研地位。
走进天津分院,浓郁的科研气息令人肃然起敬。50 人当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 80%;科研人员有 42 人,占人员总数的 84%。就是这个规模不大的科研机构,科技开发模块竟然包括创新研发、工程化验证、技术服务 3 个平台,下设 6 个研发中心、6 个联合实验室和 1 个理化检测中心。10 年来,天津分院先后被认定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天津市技术领先型企业”“ 天津市专精特新企业” “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天津市新型研发机构”“ 天津市创新型中小企业”“ 天津市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 等。
飞地之翼 舒展科技之力
为何身处内蒙古的包钢集团要以海河、西湖之水浇灌稀土之花?这正是包钢集团对“ 使我国
稀土产业由‘ 世界级储量’ 向‘ 世界级产业’ 迈进” 的最好贯彻。
历史上,包钢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招才纳贤,但收效甚微。包钢意识到,即便是在大草原筑好金窝银窝,最终也可能是“ 孔雀东南飞”。与其在大草原筑巢,不如在沿海城市“ 栽下梧桐树” ,借直辖市、长三角核心区的天然磁力,布局引才磁场。
2022 年,包钢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实施包头本部、天津、杭州“ 三地联招” 计划,就职意愿为去往杭州、天津的硕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