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闽南日报/2023 年/9 月/25 日/第 001 版
学思践悟 比学赶超 争优创先
——今年来漳州市推进乡村振兴“ 十镇百村” 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吴静芳 通讯员 黄斌
今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浙江“ 千万工程” 宝贵经验,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以实施乡村振兴“ 十镇百村” 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具有漳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高位部署推进。漳州市委高度重视,坚持全局视野、系统思维谋划,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将“ 十镇百村” 工作作为乡村振兴“ 一季一主题” 现场推进活动的重要内容。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X政“ 一把手” 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建立“ 十镇百村” 挂钩联系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群策群力、齐抓共管。
比学赶超奋进。今年 1 月底,“ 十镇百村” 行动的冲锋号角吹响,各地闻令而动,擂鼓出战。
13 个乡村振兴重点乡镇、132 个重点村先行竞速,比学赶超、互学互鉴,争优争先争效,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激发。针对重点乡镇、重点村和市直单位,“ 量身” 制定重点工作清单,以问题为导向,实行清单管理、对表推进、按季跟踪,确保精准施策、落细落实。
点上全力打造,面上整体推进,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今年上半年,漳州市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向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15.09 亿元,增长4.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233 元,增长 7.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锚定发力点
撬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
种业振兴促发展。优新品种是保障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去年,我市就围绕种业振兴战略进行谋篇布局,打响了种业硬“ 核” 强“ 芯” 战。接“ 种” 发力,今年来,共新增农业优新品种基地 116 个,新增产值 10 亿元。漳浦县通过高阶换种、品种改良等方式,引导农户种植晚熟荔枝,突破荔枝产业发展瓶颈。该县大洋家庭农场引进无核荔枝、观音绿、仙进奉等中晚熟果种,错时上市,让荔枝“ 身价” 倍增。其中,“ 观音绿” 一斤能卖上百元。
产业提质促发展。深耕“ 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念好“ 土” 字诀,打好“ 特” 字牌,唱好“ 产” 字歌,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国字号” 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已创建 2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和、漳浦)和 5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 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 个省级产业强镇,
9 个国家级“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5 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诏安县太平镇(青梅) 、南靖县书洋镇(茶叶) 、龙海区东园镇(蔬菜) 、长泰区岩溪镇(鸡产业)跻身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行列。
新农人“ 大培训” 促发展。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基础。去年,我市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市累计开展涉农培训超 6.4 万人次,开展培训 668 场次,培训总人数远超过去五年的总和。乘势而上,培训对象再拓展,培训内容再丰富,培训实效再提升,让更多“ 新农人” 成为“ 兴农人”。截至 8 月底,全市累计开展涉农培训 650 期,培训人数超 3.97 万人次。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 新农人” 正逐梦龙江大地。
市场运作促发展。市场需要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种什么、养什么,就加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工什么。高新区郑店村菇农自发成立食用菌产业协会,并编制《食用菌栽培技术标准》 ,按市场要求工厂化标准化规范生产。目前,该村工厂化标准种植已成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主力。
延链补链促发展。找准种植、养殖、加工各环节衔接点,积极发展果蔬种植、林下经济等,并围绕“ 吃干榨净”,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补上产业链断点,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平和县蕉路村探索“ 稻田蛙立体循环生态种养”,利用稻田养蛙、蛙除虫、蛙粪又可肥田的稻蛙共生立体循环养殖模式,一年亩产值达 4 万多元,既让农民端稳饭碗,又能让有限的耕地产生更多效益。漳浦县石榴镇正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石榴填鸭种养加一体化示范园区) ,以粪肥就地就近还田还果还林利用为重点,推动全镇乃至全县养殖“ 进区入园”,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延伸发展下游屠宰、加工、预制菜等产业链条,既解决养殖面源污染问题,又促进产业效益提升。
抓住切入点
助推乡村建设宜居宜业
山区、平原、沿海、岛屿,十镇百村,各有差异。乡村建设千头万绪,要从哪入手?
答案在于: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抓住规划这个龙头,抓好“ 多规合一” 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乡村布局更合理、发展更有序。全市已累计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批复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