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德州日报/2023 年/9 月/20 日/第 004 版特刊
刘桥镇:X建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报记者 高红岩 陶义 本报通讯员 吕承镇
金秋时节,走在齐河县刘桥镇赵店村,绿化树木沿街林立,村庄公园树木郁郁葱葱,文化广
场上村民三五成群休闲娱乐,一幅和谐恬静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 现在我们这变化特别大,村里每天打扫得很干净,看着心里也亮堂,现在的生活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心里都是高兴、幸福。” 赵店村村民吕桂兰说。
赵店村只是刘桥镇的一个“ 切片样本”。放眼刘桥镇,在X建引领下,全镇 65 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在刘桥镇X委书记赵成看来,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X建引领是根本。 “ 我们坚持用最强的力量抓X建,发挥X建统领作用,建强X建综合阵地,突出抓好X建办、X建联合体、X支部书记三支队伍,打造X建引领乡村振兴典范,努力探索抓X建促乡村振兴的刘桥路径。 ” 赵成说。
X建“ 强起来” 产业发展开新局
X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在刘桥镇,这已成为共识。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主“ 引擎”。刘桥镇X委借力“ 雁归” 工程,吸引能人回乡创业,积
极“ 引进来”,思路活起来,产业也多起来。
“ 来来来,跟我走,看看我地里的这些宝贝。你可别觉得这些是荒草,这是中草药艾草,它可浑身都是宝⋯⋯” 每天清晨,张吉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播。
在齐河县刘桥镇东苑村,有一家高标准中草药种植养殖交易中心,它的负责人是今年 32 岁的张吉伟。
2019 年,在外工作 7 年的张吉伟回乡创业。当年 10 月,28 岁的他和村里另外 4 个年轻人成为合伙人,用中草药开启了新的人生。多次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知名艾草种植基地学习考察,他们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让中草药事业在这个小村庄扎下了根。
在交易中心的展厅,艾柱、艾草牙膏、艾叶枕头、艾草月饼、艾草酒⋯⋯陈列得满满当当,
不禁让人惊叹艾草的“ 神通广大”,也赞叹张吉伟把艾草事业做到了“ 极致”。
张吉伟介绍,这个展厅也是直播卖货的主阵地。 “ 中秋节临近,我们与多家厂商合作,主打艾草月饼礼盒和中草药精品礼盒,希望借助这个节点,冲一拨销量。 ” 张吉伟言语间信心满满。去年,交易中心的销售额将近 500 万元。
能人回乡,带富一方。循着张吉伟们的创业脚印,刘桥镇也找到了发展新产业的路径——发
展“ 边角经济”“ 庭院经济”。
“ 刘桥镇的水土十分适合艾草生长,一年可收三四茬,每亩产艾草鲜品 9 吨左右,收益非常可观。” 张吉伟说,“ 我们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服务,艾草成熟后再收购,附近越来越多的村民利用废弃老宅、房前屋后空地、林下空地种植艾草。” 目前东苑村艾草种植规模已达 1000 亩,逐渐向周边村辐射蔓延。
“ 我从去年开始跟着吉伟种艾草,今年 5 月刚割了一茬,现在地里又长出了新的,一年一亩
地能收入 4000 元左右。” 言语间,东苑村村民徐志城透着欢喜。
土鳖虫,又称土元,中医有破血逐瘀之功效。在张吉伟的中草药种植养殖交易中心,一片占地 9300 余平方米的厂房经过遮光处理, 成为土元的养殖基地。“ 土元就养在这样的大塑料盆子里,一盆有 400 万只,现在是幼虫阶段,也是最好推广的阶段。” 张吉伟介绍,村民只要保证屋内遮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光阴凉就能养殖,一年养殖两季,一大盆土元能增收 3 万元。
这两天,刘桥镇武庄村民武希涛家的果园丰收了。对他而言,销路不是问题,他将熟好的苹
果送到镇上的海特尔果业集团,收购价比市场价每公斤贵 6 毛钱。
海特尔的“ 拳头产品” 有速冻水果、果蔬罐头、果蔬脆片等。自 2021 年海特尔落地以来,刘桥镇X委就将它作为完善新产业链条的强劲“ 马达”。
在镇X委的推动下,“ 海特尔效应” 不断扩大,目前,全镇实现林果集中种植 1000 亩,分散种植 3000 余亩,10 个种植专业合作社、8 个水果初加工合作社先后成立。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平台,探索发展“ 共富公司” 成为刘桥镇X委新的考量。“ 我们将整合全镇闲散土地资源,探索村集体以土地入股,推广特色种植养殖,收益按比例分成。 ”赵成介绍。
X群“ 连起来” 跨村联建共富裕
秋高气爽,走在刘桥镇西杨村的田间小径,一人多高的玉米秆个个挺立,吐穗的玉米槌儿仿佛在为即将上演的丰收大剧演练着。 借着无人机的镜头从高空俯瞰, 成方连片的玉米地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边。
这阵子玉米锈病防治到了关键时期,村民李仁新家的 40 多亩玉米地如何打药?李仁新对此
却并不苦恼。
“ 别看这 40 多亩地只有我和我爱人在种,但是我们两口子也没受什么累,村里的合作社真为我们老百姓省大事了。” 李仁新说。
西杨村村民李化民也有同感。去年李化民 30 多亩地大丰收。他感慨地说:“ 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每年都统一深翻土地、播种、施肥、收割,老百姓种地十分轻松。合作社提供的肥料质量比市场上卖的好,而价格却比市场上低,统一租用的机器设备也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实打实地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增加了收入。”
种地省时省力还增收,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格背后,是强大的“ X建” 后盾。
西杨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多年来随着种地的主力军从青壮年变成了老人、妇女。种植管理跟不上、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土地收益少等问题显现,支部致富能力弱、群众信任程度低的矛盾不断凸显。2008 年,村集体欠下 8 万元的债务,在齐河县属于垫底村。
2008 年 9 月,李化庄当选为西杨村X支部书记,村里组建了新的X支部。上任伊始,改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