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 年/7 月/27 日/第 008 版扫黄打非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 求新求变, 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本报记者 吴明娟
“‘ 扫黄打非’ 进万家,绿色文化人人夸⋯⋯” 走进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石庙村,关于“ 扫黄打非” 工作的标语随处可见,文化广场的宣传栏里挂满了相关宣传内容。
近年来,南阳市“ 扫黄打非” 办公室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向基层延伸,多措并举,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基础防线,基层“ 扫黄打非” 力量不断壮大。马山口镇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教育、严防、堵源、查处、整改、长效的原则,围绕“ 常、细、硬、严、新、活” 六字,从细处着手、严处下手、广泛调动,走出“ 扫黄打非” 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细处着手,让工作深入最基层
据了解,该镇组织司法、市政等相关成员单位每周进行一次入村宣传,把“ 扫黄打非” 的相关知识及法律规定,印刷成小手册,入户宣讲,提高群众对“ 扫黄打非” 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 虽然进山宣讲让我们磨破了嘴、跑瘦了腿,但是讲的次数越多,群众对‘ 黄’ 和‘ 非’ 的了解也越多,我们的工作也越有成效。” 该镇宣讲员马小英说,践行宣传“ 扫黄打非” 就要坚持一个“ 常” 字。
内乡宛梆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 扫黄打非”,选取相关典型案例编写成剧,组织戏曲爱好者动情演唱,并拍摄短视频广泛推送, 让 “ 远黄去非、 铲黄除非” 扎根群众内心。 目前已累计推出了数十部曲艺作品, 其中 《“ 扫黄打非” 勇上前》《“ 扫黄打非” 在行动》《狂夫扒庙》等作品一经推出,迅速走红大街小巷,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 扫黄打非” 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 细” 字主要体现在明察暗访方面。为了让查访起到实效,马山口镇对查访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谋划。查的方法是,定人定责、定人定地,规定时间和机动时间相结合。主要查茶馆、酒店、书店、网吧、娱乐场所、音像销售、公共演艺、红白喜事、宗教庙宇、街头广告等有没有“ 黄段黄调、非人非事”。在查访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立即查处,立即清零。
“ 我们要求巡查人员眼睛放亮一点,疑点多想一点,要求从严一点,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特别是要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地方。” 该镇文化旅游办公室副主任谭庆说。
严处下手,让队伍实干有激情
“ 扫黄打非” 工作需要一支铁打的队伍。该镇根据队伍里成员不同的基础水平和专业水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加强靶心式培训。
队伍培训就突出一个“ 硬” 字。据培训主讲老师李均怀介绍,培训采取的是讲述、交流、共生等一条龙方法,自 2021 年开始已经举办 5 期培训,全是“ 干货”。培训重点讲解“ 扫黄打非”工作的难点问题等,确保培训效果。针对各村实际情况,该镇还要求各村依法进行小组培训,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检查落实,发现漏洞及时堵,发现短板及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