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郑州日报/2023 年/6 月/30 日/第 T23 版一座城市的发展调研报告
建设“ 三力须水” 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原区须水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王惠 陈朔
中原区须水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中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守牢安全稳定底线,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建设“ 三力须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原区高水平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挂图作战 加快园区建设蓄动能
中原区须水街道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按照“ 十园百规千企” 规划目标,充分释放都市型工
业发展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以中原小微企业园为代表的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
中原小微企业园是省级重点项目,占地 122.3 亩,总建筑面积约 20 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
10 亿元。 产业定位涵盖精密机械制造业、 电子信息科技、 检验检测和医疗器械。 须水街道按照 “ 一年出形象、二年有雏形、三年保运营” 的建设目标,成立服务专班,设立首席联络官,开辟审批“ 绿色通道”。挂图作战,建立手续代办员等制度,协调解决中原小微企业园金融、债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有效盘活了 122.3 亩低效及闲置土地,目前项目一期已具备交付条件,二期主体已完工,整个园区预计 2024 年全部建成投运。
精准招商,摒弃传统“ 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的等靠思想,借鉴外埠优质园区招商经验,建立县级干部牵头、职能委局联动、街道属地服务的全链条招商机制。科学制定“ 招商图谱”,以北上广、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为重点,围绕生物医疗、检验检测、精密制造等园区产业定位,精准招商。目前,已签约企业 42 家,正在洽谈企业 50 余家,预计年产值达 6000 万元。园区整体运营后,预计引驻企业 90 余家,年实现总产值约 25 亿元、利税约 1.2 亿元,可带动就业 5000 余人。
须水街道还根据辖区国土空间规划、 存量国有工业用地状况、 企业发展意愿等大力谋划项目,积蓄发展动能。积极谋划建设三棉老厂区、南水北调二类保护区内郑上路北侧、中原路南侧、苏州路西侧仓储物流用地、星光机械厂、领秀服饰有限公司、纽伦服饰有限公司、郑上路北侧商业用地等 10 个小微企业园区。近期重点建设三棉老厂区小微企业园、郑州市中原南水北调企业园、苏州路小微企业园 3 个微企业园,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动能。
以人为本 蹄疾步稳谋发展
须水街道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 以人为本”,蹄疾步稳谋发展。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让过渡期群众早回迁。
须水街道目前在建安置项目 9 个,涉及 7 个行政村。紧紧围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市安置房专题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主动作为,成立“ 全方位、全流程” 服务网格专班,设立 9 个项目网格“ 联络员”,蹄疾步稳开展新型城镇化工作。累计办理证件 17 份、要件 120 余项,当前须水村安置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北部项目土地收储基本完成,中部项目主体封顶、部分进入收尾阶段。
须水街道把安置房建设和周边配套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紧紧围绕安置区回迁、重点项目周边配套修建道路,优化道路建设专班人员组成,细化责任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全力推动道路建设。把须水河西路、新田大道、百泉路等 7 条道路列为重点攻坚道路,实现了日日有进展、周周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有变化。当前,奇秀路等道路主体施工基本完成;提前三个月完成须水河西路部分路段的建设,
畅通了中原小微企业园的人流物流车流, 辖区路网正在稳步成型, 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好“ 店小二” 优化营商环境
须水街道牢固树立“ 项目为王” 的理念,紧紧拽住项目建设“ 牛鼻子”,以“ 六最” 营商环境为项目提供最优服务保障。
成立“ 万人助万企” 包联工作组,组建 13 个X员干部服务专班,对辖区重点企业和项目逐
一走访。指导帮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确保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措施在一线落实、
成效在一线体现。截至目前,深入企业 200 余次,收集调查问卷 135 份,梳理企业急需解决问题
36 个,组织召开座谈会 39 次,共同研究企业转型升级之路,协助解决问题 14 件。
设立 10 个专属网格“ 联络员”,主动对接、主动作为、联动服务,试点建立服务企业(项目)手续代办员制度,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 首席联络官”。围绕企业(项目)全成长周期提供全流程服务,协调解决金融、债务、产权政策、人才政策、政务服务等服务需求,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