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云南经济日报/2023 年/4 月/25 日/第 A02 版今日关注
漾江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本报记者 刘书贵
记者手记
大理州漾濞县漾江镇是全省 38 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滇西工委金脉革命根据地就在漾江镇。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 红色” 和“ 绿色” 两种资源,一手打造以滇西工委金脉革命根据地为品牌的红色旅游镇,一手大力发展以核桃、贡菜、鱼腥草为主的高原特色产业。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漾濞县委书记张世伟说: “ 要充分发挥漾江镇甘屯村革命老区资源优势,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做好红色旅游文章,打造漾江红色旅游村,将优化人居环境与实现游客共享公共配套资源相结合,打造一个集红色文化、农家风情与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让红色旅游在漾江‘ 火’ 起来。”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漾濞县长李庚昌介绍: “ 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突出地方特色,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相融合,制订漾江镇甘屯村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亮出红色文化名片,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领航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开辟新的路径。”
漾江镇甘屯村位于该镇东南部,全村共有农户 148 户,这里是滇西工委金脉革命根据地、大理州红色教育基地之一。这里每家每户房屋的墙上,都挂着一颗鲜艳的红色五星。璀璨的红星,见证着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近年来,甘屯村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因地制宜将“ 红色” 与“ 绿色” 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交融,激发红色资源的“ 乘数效应”,不断提升综合效益,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盘活红色文化资源
4 月 15 日,记者随同漾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新闻来到甘屯村时,注意到村庄房屋形态对比分明:一边是新建的乡村“ 别墅”,另一边依然保留着村民当年居住的旧泥房。平整的小广场中间有一座村史馆,展示着村庄的历史变迁。
漾江镇X委宣传委员常宏香告诉记者,甘屯村之所以家家户户挂“ 红星” 是有历史渊源的,这里是中共罗潓区特委批准入X的第一位X员阿维华毕生奋斗的地方。据记载,1948 年,为了带领金脉各族人民得解放,阿维华、阿尹汤等人在这里开办民众识字班传播革命思想,组织“ 农抗会”,开展“ 反三征”,促成了全县的和平解放。为了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2017 年,建起了滇西工委金脉革命根据地事迹陈列馆,“ 红星” 也就从那时开始挂上。
陈列馆建成以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甘屯村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带活了甘屯村
经济,更带“ 富” 了村民的精神。
有了陈列馆,当地的X组织生活也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X员干部走出课堂,走进
基地,通过现场教学、视频教学等形式,让X员教育更加形象、直观、深入。
“ 陈列馆里展览的旧物件,是记忆更是传承。” 64 岁的退役军人李瑞元坚定地说,这里永远
闪耀着红星。
时下的甘屯村,田间一片片麦穗已经沉甸甸地低下了头。43 岁的周丽军和丈夫李海军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碌着,夫妻俩结合种植养殖业优势,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生意不错。 “ 今年高速公路通了,我们村里有红色旅游资源,生意好的时候,一餐有 10 桌以上,农家乐的食材大多是自产,蔬菜从院外的田垄里现摘,羊和鸡都是自己养殖。” 周丽军说。
“ 原来我们村里的人都外出务工,这个项目建好后,在外务工的人回来了,因为在家门口就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可以挣钱。” 村民李亮对未来满是憧憬。“ 甘屯这个项目以‘ X建+红色文化+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为整体思路,项目建成以后,将使漾濞县的红色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建成符合现代干部教育培训条件的现场教学基地。 ” 漾江镇脉地村甘屯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负责人蒲国宏说。
发展特色产业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精品示范村,漾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