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法治日报/2023 年/4 月/13 日/第 005 版平安中国专刊
政法机关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
凝聚法治力量托起绿色生态梦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大国之治,山河为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紧贴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依法惩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全力构筑守护碧水蓝天净土的坚固屏障。
绿水青山,法治守护。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见证着生态环境的可喜变化,千万名“ 生态警长” 奔忙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支支聚焦打击生态环境领域犯罪职责的专业执法力量整装集结,不断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稳稳托起人民群众的绿色生态之梦。
立足新角色
将绿色发展理念嵌入公安底色
从高空俯视,坐落在宁夏中部的罗山像一座被“ 旱海” 包围的绿岛。清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公安局红寺堡区分局罗山警务室门前,民警例行列队点名,准备巡山。
“ 要记住,守在罗山脚下,我们不仅是社区民警,也是森林警长,不仅要护群众周全,还要护好罗山的一草一木。” 走进罗山,社区民警王立鹤想起了刚报到时老民警叮嘱大家的话。
对于全市公安机关 493 名森林警长、60 名河湖警长而言,“ 森林警长”“ 河湖警长” 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近年来,吴忠市公安机关纵深推行“ 河湖、森林警长制”,明确森林、河湖执法协作机制等三个方面 16 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 一河三山” 重点区域,对黄河吴忠段、罗山、哈巴湖、青铜峡库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地领域,加强治安管理和执法工作。
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诞生地,浙江省公安厅搭建的“ 浙里净” 固废倾倒预警监测的中台系统实现试运行,从“ 县际、市际、省际” 三大控制圈,对固体废物的产废、转运、处置全过程实施闭环监管,多维立体智慧化的生态警务新模式下,“ 天蓝、水清、人和” 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刑事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实保障。从连续 4 年组织开展“ 昆仑” 专项行动,再到连续 3年会同生态环境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重拳整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 公安机关在立足主责主业、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的同时,不断推进“ 生态警长”、生态联勤警务站和护航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等工作。
一抹抹“ 藏蓝” 身影奔赴无际草原,奔赴茂密丛林,奔赴运河水道,将忠诚警魂融入祖国的山河,用担当筑就守护“ 绿色” 的钢铁长城。
探索新机制
以双赢多赢共赢推动深层次协作
“ 遵化市平安城镇平三桥下沙河水面有垃圾堆积,污染了河道生态环境”。2022 年初,一条来自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检察院移交的线索引起河北省遵化市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
随后,遵化市检察院全面梳理河道污染物、精准定位污染点、明确污染范围,并以制发公益
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当地政府立即清理河道污染物, 加大日常巡查力度, 确保整治效果。
“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沙河下游连接着蓟州区于桥水库,该水库为天津市重要水源地,湖域内生存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禽。” 遵化市检察院检察长李求军说,遵化市院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与蓟州区检察院建立了联席会议、线索移送、联动协作、联合培训等机制,为实现沙河流域生态
环境全面、综合、系统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公益诉讼检察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主动衔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动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工作格局。近五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 39.5 万件,年均上升 12.5%。
万峰湖、南四湖水域连接多省,上下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