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 年/8 月/7 日/第 006 版新探索
云南大理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跟进监督
从“ 一湖之治” 到“ 生态之治”
本报通讯员 杨自坚
本期看点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监督检查,有力有效服务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守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任务,聚焦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跟进监督、精准监督,以严肃追责问责,压实ZZ责任,扭转“ 被动保护” 局面;聚焦突出问题,开展项目化监督,推动系统治理;放大生态效应,守护洱海碧水蓝天,推动流域高质量转型发展。
“ 如今洱海环境好了, 我家民宿的收入比洱海治理前翻了一番⋯⋯”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畔,古生村村民何利成近日面对州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细算环保账、发展账,越算心里越亮堂。
随着洱海环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流域转型发展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大理州累计接待海
内外旅游者4846.45 万人次, 同比增长105.77%;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92.25 亿元, 同比增长113.6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大理州不断升级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从“ 一湖之治” 向“ 流域之治”“ 生态之治” 转变,形成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 洱海案例” 和“ 洱海经验”。
大理州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生态环保问题,扛牢ZZ监督责任,依托“ 室组地” 联动监督机制,整合调动监督力量,形成州、县(市)、乡镇(街道)和村“ 纵向四级” 监督网络。同时,加强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横向沟通衔接,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精准监督,为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1 压实ZZ责任 精准追责问责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宛如一颗
明珠镶嵌在滇西高原,被称为大理人民的“ 母亲湖”。
围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理州委贯彻落实X中央、省委工作部署和要求,扛起主体责任,层层压实“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的ZZ责任,将河湖长制落实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布局调整等工作结合起来,聚焦洱海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核心目标,在整个洱海流域掀起一场生态系统修复净化攻坚战。
发源于苍山龙泉峰和玉局峰之间的白鹤溪,是 27 条入洱海河流之一。
2022 年 7 月,大理州纪委监委关注到州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份关于白鹤溪水质下降、总磷超标的专题报告,立即启动“ 室组地” 联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主体责任不落实,相关地区与职能部门推诿扯皮,导致白鹤溪河道内污水管道改迁管网长期空置,白鹤溪垃圾填埋场处置工程项目推进缓慢;排污监管执法缺位,河长制落实不力,致使河道边客栈洗涤废水未按要求排入污水管网;下游河道反冲线浅坎坝生态修复工程未完成建设,入湖河道口出现壅水或死水⋯⋯随着调查深入,导致白鹤溪水质下降的原因水落石出。最终,大理市副市长等 8 名责任人被追究责任。
在追责问责的同时,监督整改同步推进。大理镇排查白鹤溪沿岸餐饮客栈 64 家,发现并整改问题 6 个;大理市政府建立联审联批制度,白鹤溪片区历史遗留生活垃圾处置及污染治理工程
第 1 页 共 3 页
加速推进;大理州政府明确将白鹤溪下游治理工程列入 2022 年洱海保护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 组合拳” 过后,白鹤溪水质持续改善,同年底就恢复到优良。
“ 治湖先治吏”。在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进程中,大理州纪检监察机关强化ZZ监督,重点查处虚假整改、敷衍应付、失职失责、滥用职权等问题。
配合云南省纪委监委查办大理州委原书记陈坚、洱源县委原书记李金灿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该州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二级调研员李培钧、 大理市委原书记高志宏、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原局长(大理市原常务副市长)张勇、宾川县委原副书记(大理市原副市长)周亚敏等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查办洱海保护治理领域的窝案、串案、塌方式腐败案件,斩断官商勾结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
向生态环保领域破坏者、姑息者、失职者坚决亮剑。2022 年以来,该州累计问责干部 22 人,给予X纪政务处分 16 人,对 212 人提醒谈话、批评教育,通报曝光 27 起涉及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违纪违法典型问题。
作风正,洱海清。大理州纪检监察机关有关负责人说,在严肃问责之下,当地一些X员干部走出了“ 重保护、轻发展”“ 重水质波动、轻水质改善”“ 重工程建设、轻综合施策”“ 重投入、轻效益” 的思想误区,生态环保“ 被动保护” 的局面得到扭转。
如今,洱海流域 11 条(个)重要河流(湖库)被评定为省级美丽河湖,37 条(个)被评定为州级美丽河湖,大理市入选全国 2022 年度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县。湖体透明度均值提升至 2.29米,达到近 20 年来最高水平;27 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 100%,洱海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连续 3 年评价为“ 优”;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日益显现,一些曾濒临消亡的水生动物身影重现,代表清洁水体的指标植物——海菜花绽放湖面,黑脸琵鹭、灰鹤、青头潜鸭等候鸟也再度飞回。
2 聚焦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