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 年/8 月/18 日/第 004 版观察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通报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精准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本报记者 吴晶 韩亚栋
2023 年 7 月,山东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 5 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2023 年 6 月,陕西省纪委监委通报 5 起X员干部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23 年 5 月,辽宁省纪委监委通报 2 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一段时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释放以精准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强烈信号。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今年 7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ZZ局会议强调,“ 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推动形成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提出明确要求。
当前损害营商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哪些?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治?怎样推动
职能部门查找并堵塞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懒政怠政、躲事推责、吃拿卡要⋯⋯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 不为”“ 不廉”“ 不公”前不久,陕西省商洛市纪委监委在山阳县走访联系企业时,收到有关某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
司的问题反映。经查,该公司总经理林某,推迟执行政府定价的电力商品价格,违规收取公司商户电费 91.3 万余元,给商户造成经济损失,产生不良影响。商洛市纪委监委及时挂牌督办,林某被行政处罚 2 万元,并受到X内警告处分。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晴雨表”,也是一个地方ZZ生态、社会生态的侧面反映。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也要清醒看到,懒政怠政、躲事推责、吃拿卡要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依然屡有发生。从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案例看,仍有个别X员干部目无法纪、徇私枉法、作风不良,侵害了市场经营主体和群众利益,破坏了亲清政商关系。
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为其亲属或特定关系人的经营活动谋取利益。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陕西省榆林市公路局原X委书记、局长马润前,安排下属单位榆林路桥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
帮助其叔父马某某承揽该公司承建项目的附属工程,还将其堂弟马某某的装载机安排在下属公司
承建项目中参与施工,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马润前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2 年
8 月被“ 双开”。
有的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收受投标人贿赂, 泄露标底、 串通投标, 干预插手市场经营活动。 2017年至 2022 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副主任张志桥利用职务便利,在多个政府采购项目上,向特定供应商、采购代理人私下透露招投标信息或授意修改投标文件等内容,以帮助他们中标,影响招投标市场公平秩序。2023 年 5 月,张志桥因在上述问题中收受好处费 47.5万元,以及还有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X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有的为自己的利益关系方量身制定准入条件,看似“ 一碗水端平”,实则为其他市场经营主体进入人为设置障碍。2017 年,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挂牌出让石碌镇某地块过程中,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X组书记、局长李锋与房地产公司老板杨某勾结,通过劝退等方式帮助杨某排斥其他竞买人, 并收受杨某巨额财物。 李锋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2021 年 7 月被 “ 双开”,
第 1 页 共 4 页
2021 年 11 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有的以强化行政监管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之名,行吃拿卡要,损害企业和商户合法利益之实。山东省曹县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原副主任李建忠,以帮助管理服务对象车辆“ 年审” 为由,逐车索要“ 年审费”,并向驾校负责人索要现金。李建忠还存在其他问题,最终被“ 双开”,违纪违法所得予以收缴。
“ 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突出表现为‘ 不为’ ‘ 不廉’ ‘ 不公’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纪委监委X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卢季鋆分析认为,有的消极懈怠、无所作为,对企业需求漠不关心、对企业诉求久拖不办、对企业办事遇到的问题推诿扯皮,遇到问题绕着走,迟迟不肯抓落实;有的亲清不分、腐化堕落,巧立名目乱收费加重企业群众负担,对市场主体吃拿卡要甚至受贿索贿;有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司法等活动,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获取要素资源不公开、法治环境不公正。
卢季鋆注意到, 当前涉及营商环境的利益输送呈现日益隐蔽的趋势, X员干部隐身幕后操纵,亲清不分问题被发现的难度大。少数X员干部为企业解决诉求时以不作为来避免担责,造成不良影响,但对于不作为取证难、认定难。
“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系‘ 国之大者’ 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陕西省纪委监委X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必须坚持以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找准找好整治营商环境的“ 小切口”,着力解决多头审批、重复审批、变相审批和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重点整治涉企乱收费,对涉企案件久拖不立、久审不结等问题,以严细深实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推进亲清政商制度建设,建立扰企监测直报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强化监督,严肃惩治严重违
纪违法犯罪
“ 目前在提升营商环境过程中,政商关系把握不精准问题易发高发,‘ 清而有为、亲而有度’在实践中容易被片面理解和执行,演变成‘ 清而无为、亲而失度’ 。” 福建省泉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推进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树立鲜明导向,正面回答涉企交往困惑问题,明确划出纪法红线。
泉州市纪委监委出台 “ 关于促进政商关系亲清统一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八条措施”, 明晰 “ 什么必须做”“ 什么不能做”“ 什么倡导做”,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误解予以正面回应、推动解决。例如,围绕“ 必须做” 的事,“ 八条措施” 从落实安商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提升政务服务和执法监管水平、减轻企业负担、涉企执纪执法司法、加强政企正常交往等 8 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督促支持干部队伍履好职、尽好责。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必须聚焦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阻碍企业发展梗阻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引导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切实做到“ 亲不逾矩、清不远疏”。
细化线索管理,织密一体联动监督网络。陕西省纪委监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