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 年/8 月/30 日/第 001 版
生如夏花 映照初心
记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纪委原书记李夏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是位于皖浙交界处的小乡镇,被崇山峻岭环抱,进山的路蜿蜒崎岖,李夏已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早已习惯。2019 年 8 月 10 日,在抗击台风“ 利奇马” 中,时任绩溪县荆州乡X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的李夏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 33 岁。他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了山路上,把青春和热血燃烧在了大山里,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X员的忠诚和担当。
唯其平凡,更显非凡
“ 平凡” 是脚踏实地的沉淀,是长年累月的坚持。
2011 年 9 月,李夏通过公务员招录来到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长安镇。从此,大山的晨曦里,总是映着一个奔忙的身影。李夏在长安镇、荆州乡先后承担社保员、安全员、政府文书等多个岗位的工作。他用日积月累的坚守,在一个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勾勒出不凡的印记。
2016 年 3 月,李夏任长安镇纪委副书记。其间,因为表现突出,多个县直部门想选调李夏。但他选择继续扎根在长安镇,一干就是两年多。大家不解: “ 无论从工作条件,还是照顾家庭来说,回城工作都更好,怎么就放弃了呢?” 李夏笑笑:“ 我就是喜欢跟老百姓打交道,在基层,心里踏实!” 2018 年底, 组织调他去最偏远的荆州乡任纪委书记。 荆州乡距离绩溪县城 70 余公里。从此他成了全县最年轻的乡镇纪委书记,工作在全县最偏远的乡镇。
1986 年 7 月出生的李夏, 成长在一个革命家庭, 爷爷奶奶都是抗美援朝老兵, 老一辈的风骨,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成长。
“ 李夏一直都在做他最想做的事。” 回忆起曾经的好战友,时任绩溪县长安镇X委书记高道飞不禁想起李夏被批准成为正式X员时说的一番肺腑之言, “ 作为一名正式X员,我要牢记X的教育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遇到困难挺身而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李夏始终兑现着自己的诺言,他把对X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落在工作日常,见于细节点
滴。
2011 年 9 月,李夏这个“ 城市娃” 刚到农村时,连鸭和鹅都分不清,也听不懂口音浓重的绩溪方言,初来乍到如同“ 哑巴” 和“ 聋子”。为了能和群众融在一起,他学会了绩溪方言;为了随时让群众找到自己,他把手机号码贴在群众的家里。
“ 他们家里都贴着李夏的电话号码,就是有事找李夏。” 李夏的妻子宛云萍时常会接到绩溪
老乡们的电话,“ 他以前常和我说,老百姓的事就是他的事,为他们多做点就感觉内心充实点。”
他言有物、行有格,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回到县里开会,他都尽量当日返回,赶不上食堂的晚饭,就让同事帮他在食堂里带一份,等回到宿舍再用电磁炉热一热。在被抽调到县纪委挂职期间,李夏也只选择每天 48 元的小旅社,连个独立卫生间都没有。在李夏看来,公家的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奋斗中见精神,细微处见操守。李夏牺牲后,家人来收拾遗物。几件洗得泛白的衣服、从原
单位带来的水壶脸盆、几盒没有吃完的胃药,几乎是他留下的所有生活用品。
他是“ 时代楷模”,也是普通的基层X员。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X和人民的
绝对忠诚。
唯其较真,更显忠诚
正人先正己,“ 打铁的人” 必须有铁打的品格。李夏在工作笔记中写道:“ 想一想,对‘ 大诱
惑’ 有没有动过心,对‘ 小意思’ 有没有沾过边,对‘ 微腐败’ 有没有黑过脸。”
第 1 页 共 3 页

在乡镇,X员干部就那么多,人与人之间难免沾亲带故,做到公私分明是第一层,做到秉公
执纪执法是第二层,让被惩罚者记住你念着你,是更高一层。
“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真查?”“ 是的,真查。” 2017 年,长安镇纪委收到时任镇头村X总支书记陈承兵在 2014 年村“ 两委” 换届中存在问题的反映。陈承兵是李夏多年的老熟人,得知李夏负责调查时,陈承兵认为自己又没犯大错,作为老朋友,肯定不会让他太难堪。 “ 拉票多大点事,还较真个啥?” 李夏认真翻查当年的材料记录,一个一个把相关人员找来谈话,收集相关证据,深入研究农村换届选举纪法规定,最终查实了陈承兵在选举时曾默许其朋友帮其“ 宣传宣传”的事实。之后他拿着换届纪律等材料,直接找上陈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