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8 月/25 日/第 008 版成果推介
多措并举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漆涛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田敬峰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我国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家庭教育逐渐从私人领域” 扩展到“ 公共领域”,国家、社会和学校参与家庭教育通过法律形式得以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职责不清晰、指导内容不系统、教师指导能力较低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因此,以育人为核心,从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出发,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刻不容缓。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明晰学校家庭权责边界。家庭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主体权责范畴。一方面,从当前的社会现实出发,学校在完成校内育人任务的同时,要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同时,学校也要明确自身能为、可为的部分,不向家庭教育越界并尝试与妇联、社区协同开展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家长应树立主体意识,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活动并形成自己的育人理念,参与多方协同培养学生。家校双方建立起互利共生、双向互补的共同愿景,形成同心、同行的家校共同体。
通过协同教研搭桥,促进家庭教育指导科学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离不开专业的科学指导。学校可尝试以 U-S 合作模式(University-Schoo cooperation,即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模式)为抓手、以协同教研为方式,逐步建构学校自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贵州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为依托,面向全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方面,高校充分发挥其研究专长,系统指导学校家庭教育活动,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对教师、家长开展培训;同时,高校在师范教育过程中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准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并充分调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