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赤峰日报/2024 年/1 月/3 日/第 001 版
“ 链” 动产业新优势 “ 聚” 集发展新合力
——访宁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海轩
记者 杨静
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破解赤峰发展难题,激活赤峰发展动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精神,近日,记者采访了宁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海轩。
记者: 《意见》发布,突出了内蒙古的优势和特色,您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哪些意义?
张海轩:《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内蒙古的关怀厚爱和期望重托,紧扣支持内蒙古完成“ 五大任务”,提出了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内蒙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学习贯彻《意见》作为全县首要ZZ任务,全力抓好落实落地。当前,我县正处于跨越赶超的“ 关键期”、发展动能释放的“ 窗口期”,我们将抢抓《意见》出台的重大历史机遇,激扬全县上下乘势快上谋发展的雄心壮志,不断续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明优势方能启未来,知差距才能破瓶颈,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您觉得宁城县高质
量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张海轩:宁城县对外宣传口号是“ 山水中京、田园宁城”,这既突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又体现了宁城县的优势产业特色。我们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深入开展了“ 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 专题学习研讨,通过梳理总结,宁城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 53 万亩、果树经济林 25 万亩,规模均居全区首位,年产蔬菜 160 万吨、果品 15 万吨,肉牛存栏 51 万头,年出栏育肥牛 38 万头。与山东安信、江苏绿港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农牧业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见成效,已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供应基地。
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宁城县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区规划总面积 17 平方公里,近几年累计投资 20 多亿元,完善了水、电、路、管网、消防等配套设施,园区供水能力达到 2500 万吨以上,具备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中唐特钢、秦风气体、华恒生物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2022 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区首位,钢铁冶金、新型化工、食品加工三个产业集群蓄能起势。钢铁、焦炭、液氨、LNG、生物基材料等多种产品,为产业链向下延伸、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独特的资源禀赋。宁城县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全县人口 60.2 万人,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旗县。 有良好的自然生态, 森林覆盖率达到 49.82%, 水资源总量达到 4.4 亿立方米,全县膨润土潜在资源量达到 20 亿吨,膨润土猫砂产量居全国之首。有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城国家地质公园、北方出水温度最高的热水温泉,还有辽中京遗址等众多文化古迹,以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记者:这些优势成为了宁城县发展的成功密码,也为跑出高质量发展“ 加速度” 提供了强大动力。置身新起点,宁城县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
张海轩: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先进地区,宁城县发展的短板和问题还有很多,除思想观念方面的差距外,比较突出的是经济总量不大,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