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建日报/2024 年/1 月/8 日/第 003 版要闻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访漳州市市长魏东
本报记者 赵锦飞 赵文娟
近年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贡献了 75%以上的 GDP、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为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传承弘扬、创新发展“ 晋江经验”,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再创优势,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在全省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贡献漳州力量、展现漳州作为?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漳州市市长魏东。
记者:民营经济撑起了漳州发展的“ 半壁江山”。请您介绍漳州民营经济的总体情况,以及漳
州民营经济的特点。
魏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漳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 三个没有变”“ 两个健康”,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拼搏实干,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发展贡献突出。漳州民营经济形成了“ 八七七八九” 的贡献格局,即贡献了 80%以上的税收、75%以上的 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5%以上的市场主体数,其中对税收的贡献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三成和一成左右。
二是主体规模突出。漳州民营经济发展“ 铺天盖地”,截至 2023 年 11 月,全市民营经济主体
78.9 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 97.9%,近 7 人中有 1 名私营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规上民营工业企业 2264 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 84%,培育了三宝集团、傲农生物、联盛纸业、中科智谷等一批超百亿民营企业。
三是社会担当突出。广大民营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涌现了一大批投身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
家和慈善家。比如,在“ 万企兴万村” 行动中,全市 166 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实施“ 兴村” 项目
217 个,投资经营类项目总额约 21.8 亿元、捐款捐物约 7000 万元。
记者:目前,漳州的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和短板?
魏东:目前,漳州民营经济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一是民营经济“ 龙头” 偏少。全市只有 4 家企业进入“ 2023 福建省民营企业 100 强”、7 家民企进入“ 2023 福建制造业企业 100 强”、6 家民企进入“ 2023 福建创新型企业 100 强”。二是民企创新“ 拳头” 偏软。一些领域民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于产业微笑曲线的中间端即制造、组装环节,代表技术、专利的研发端和品牌、服务的营销端贡献少。2022 年全市民营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仅 771 家,占全省的 8.62%。三是民间投资“ 劲头” 偏弱。2023 年 1—11 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速同比下降 7%,低于全市固投增速 14.4 个百分点。
记者: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请问,漳州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在“ 9+5” 产
业体系中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魏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发出了推动福建从民营经济大省向民营经济强省跨越突破的“ 动员令”。漳州将认真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围绕壮大“ 四大经济”,支持民营企业积极融入漳州“ 9+5” 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大局,打造更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
第 1 页 共 2 页

一是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实力。鼓励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突出优势、找准“ 赛道”,深耕细作、练好内功。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强链条协作、加快集群发展,让“ 左右邻” 变成“ 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健全优质民营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机制,分层分类建立培育库,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专项行动,加大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力度,培育形成更多漳字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