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邵阳日报/2024 年/1 月/8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3 年 12 月 25 日在邵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华学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 新冠疫情” 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锚定“ 三高四新” 美好蓝图,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全力打好“ 发展六仗”,现代化新邵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稳的态势持续巩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770 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 5.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5%。这一年,我们竭尽全力兴产业,进的动能加速汇聚。邵虹基板玻璃首条产线成功投产,实现批量销售。邵东打火机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前 5 年总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全省第 1。邵阳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办实事,高的品质成色更足。邵阳火车站新站房竣工启用,邵阳工业职院建成开学,大祥坪停车场投入运营,邵永高铁 12 月 26 日开工,市区 1258 户超期安置群众圆了安家梦。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以工代赈、医保 DIP 改革等经验全国推介。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这一年,我们千方百计走出去,新的格局加快构建。举办中非特色轻工产品贸易对接洽谈会、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链招商推介会, 装备制造走进泰国投资博览会,“ 邵阳红” 产品远销东盟和中东地区, 对非贸易总量全省第 2。邵阳经开区、邵东经济开发区获批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协同联动区。西部陆海新通道“ 邵阳—怀化—东盟” 接续班列成功首发,邵阳结束无国际贸易班列历史。这一年,我们高质高效办活动,好的形象充分彰显。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全国举重冠军赛、首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首届湖南(城步)高山农博会等 10 余次国、省重要活动在我市举办,邵阳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投资、扩内需,经济增长稳步向好。有效投资逐步扩大。争取国、省资金 123.8 亿元,31 个省重点项目、356 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 273 亿元、737 亿元。犬木塘水库首台机组发电。白新高速建成通车,永新高速全线贯通,新新、城龙高速加快建设。洞口、武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绥宁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建成投产。消费市场复苏回暖。举办年货节、房交会等促消费活动 83 场,拉动消费 550 亿元。举办邵阳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 3874.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11 亿元、增长 50.7%。邵东入选全国首批县域商业“ 领跑县”。新邵被评为“ 中国健康旅游名县”。崀山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深入开展“ 三送三解三优” 行动,帮助经营主体解决问题 3.1 万个,退减缓税费 18.6 亿元。持续推进金融“ 润” 万企活动,各项贷款余额突破 2900 亿元,存贷比创历史新高。全市实有经营主体 51.6 万户、新增 6 万户,企业 12.1 万户、新增 1.8 万户。
第 1 页 共 11 页

(二)抓创新、强实体,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创新驱动有力有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80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3407 家、总量全省第 2。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3 个,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室)5 家。邵阳经开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字赋能强基强链。建成 5G 基站 8560 个、发展千兆光网 13.1 万户。企业“ 上云” 7241 家、“ 上平台” 804 家。72 个项目入选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三化” 重点项目。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4 家、省级智能制造企业 56 家。产业发展集群集聚。开展制造业发展“ 双亿”“ 双百” 提升行动,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188 个,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 142 家。九大产业链企业总数 1665 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 2500 亿元。新增邵东打火机、邵阳县油茶、新邵铜铝资源循环综合利用 3个省级产业集群。投资过 10 亿元的比沃电子、邵阳液压、国际数控、达力科技等投产达效,投资过 20 亿元的金盘科技、宝东医药等开工建设。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列入国家标准化试点。广信科技新三板挂牌,15 家企业湖南股交所挂牌。园区建设提速提效。入园企业 4676 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 4071.5 亿元、增长 3.8%,上缴税金 110.2 亿元、增长 16.4%,亩均税收 18.7 万元、增长 10%。
(三)抓改革、扩开放,内生动力充分释放。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国企国资、财税金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非税收入电子缴款书试点圆满收官。创新推出获得用水“ 四零三化两免” 工作体系,歇业备案经验入选《中国大数据应用样板 100 例》。积极盘活国有“ 三资”,实现处置收益 123 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 四方联动” 模式全省推介。开放合作不断深化。东盟科技产业园、中非经贸产业园、邵阳· 非洲中心建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邵阳办事处、国际贸易集散中心挂牌成立。签约湘商回归投资项目 200 个、新引进“ 三类 500 强” 项目 30 个,返乡创业主体 2.3 万户、带动就业 16.3 万人。全市到位内资 980 亿元、增长 14%。营商环境更加优良。建强用好营商环境“ 110” 平台,开展“ 新官不理旧账” 专项治理,举办“ 政银企座谈会”等活动 50 余场、签约金额 490 亿元,“ 企业家接待日” 做法获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推介。率先在省“ 一件事一次办” 平台上线“ 预约挂号” 模块,“ 湘易办” 邵阳旗舰店上线“ 全程网办”事项 808 项。
(四)抓城乡、促统筹,区域发展协同推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总量、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量全省第 1。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村全面清零。隆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国立标打样。武冈市巩固脱贫成果“ 1131+” 工作法全国推介。城步中峰产业发展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在全省率先推出“ 田长+检察长+警长” 机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37.5 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连续三年全省第 2。出栏生猪 700 万头,存栏奶牛全省第 1。邵阳县被评为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绥宁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实施农业产业“ 七大工程”,新增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 26 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 1993.7亿元、增长 7%。104 家企业、227 个优质农产品进入“ 邵阳红” 品牌目录。邵东黄花玉竹产业园、中国油茶科创谷邵阳县油茶加工示范园建成投产。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全省第 2,3 个瓜类品种获第七届国际瓜类学术大会优秀新品种奖,2 个杂交水稻品种获全国金奖。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558 公里、安防工程 884 公里,新建、改造 10 千伏配电线路 1496 千米,改厕 1.8 万座,清理水塘 2.2 万口。创建省级和美湘村 4 个、市级 30 个。隆回县成功创建“ 四好农村路” 全国示范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邵西大道、北塔路、迎春路、红旗西路、马蹄塘路、佘湖桥北匝道建成通车。市区新增停车位 1.8 万个、充电桩 796 个,改造、新建供水管网 100 公里、燃气管网 47.5 公里、污水管网 116.9 公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五)抓治理、护生态,蓝天碧水成为常态。污染防治加力提速。持续打好“ 蓝天、碧水、净土” 保卫战,市县联动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提前完成“ 夏季攻势” 任务,生态环境“ 利剑”行动排查重大风险隐患 687 个、整治率 100%。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24 天、优良率 88.8%,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环境治理扎实有效。出台全省第一部规范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地方
第 2 页 共 11 页

性法规,117 个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全面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或达到序时进度,长江经济带警示片交办问题全部整改销号。绿色邵阳加快建设。深入推进河湖林长制,全面落实长江“ 十年禁渔”,完成营造林 66.6 万亩,治理受污染耕地 57.1 万亩,修复历史遗留矿山 678.3 公顷。餐厨、医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南山国家公园创设通过国家专家评估。武冈获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
(六)抓民生、补短板,群众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镇新增就业 4.8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4.65 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 9622 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社保惠企、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新增特困供养机构 4 所、护理型床位 370 张、家庭养老床位 4800 张。完成康复救助残疾儿童 1939 名、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1380 户。住房保障暖心惠民。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380 个、受益群众 3.9 万户。“ 交房即交证” 改革惠及群众 7611 户。改造农村危房 1082 户,完成棚改 2221 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2393 套,交付“ 保交楼”房源 1.5 万套。基础教育扩容提质。新建公办幼儿园 12 所、义务教育学校 7 所,建成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36 所,市城区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 4400 个。普通高中“ 大班额” 全面消除。21 所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大祥区“ 双减” 经验获教育部推介。健康邵阳行动有序推进。中医药先导区建设扎实有力,市中医院获批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改扩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医疗机构老年人优先就医窗口实现全覆盖。建制镇卫生院全部达标,行政村医保定点审批全面落实。文体事业发展进步。 《早安隆回》登上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央视春晚舞台。 《涛声依旧》 《边桃边李》等优秀剧目入围全国性戏曲展演。成功举办崀山国际越野跑、全民健身联赛等活动。隆回大花瑶、邵阳县天子湖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晋升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评估通过。城步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七)抓安全、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 43.8%、 47.9%, 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一次死亡 3 人以上的非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 森林防灭火联合作战法” 获国家林草局推介。中小学生防溺水经验全省推广。风险防范安全可控。年度化债任务超额完成,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非法集资风险防范有效。强力推进自建房安全整治,C、D 级自建房隐患整治销号率居全省前列。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全省最少,死亡病例“ 零发生”。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扫黑除恶、交通顽瘴痼疾整治、“ 利剑护蕾” 等工作成效全省靠前。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一站式” 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洞口“ 六零创建” 入选湖南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 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
(八)抓作风、重落实,政府效能不断提高。坚持X建引领,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扎实推进“ 走找想促” 活动,政府系统X的建设不断加强。严格依法行政,出台《关于推进行政应诉工作的九条措施》 ,制定《邵阳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常态化开展政协专题协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均为 100%。完善“ 三重点” 工作推进和重大任务倒排机制,建立月度专题市长办公会制度,坚持跟踪管理、强化问效,政府执行力持续提升。从严正风肃纪,全力抓好省委巡视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提级整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超概算等突出问题,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与此同时,依法治统工作和第五次经济普查扎实开展,退役军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机关事务、外事侨务、地方志、气象、水文、档案、保密、对台、国安、双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老干、工会、青年、妇女、科协、残联、慈善、红十字、供销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 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邵单位,向驻邵人
第 3 页 共 11 页

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邵阳改革发展稳
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邵阳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需巩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外贸出口压力较大;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快,科技创新引领力、重大项目支撑力和产业园区承载力不强,龙头企业偏少,产业链条不长;城市功能品质还需提升,地下管网建设欠账较多,城市更新任务重,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还有薄弱环节;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繁重,城市运行安全基础还不牢固,禁毒反电诈工作成效不及群众预期;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市区高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一老一小” 配套服务设施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部分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担当精神、服务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二、2024 年工作安排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 三高四新” 美好蓝图,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产业兴邵、开放活邵、科技强邵,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实干实绩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邵阳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 进出口总额增长 10%。城镇新增就业 4.5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粮食产量 330万吨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扩大内需,着力推动经济稳健增长
始终把项目作为“ 第一支撑”,以有效益的投资优化供给、创造需求,以有潜能的消费促进投资、牵引供给,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开展“ 项目建设大比拼”。聚焦国家产业导向和政策取向,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做大“ 项目储备库”,下好“ 争资先手棋”,争取国、省资金 120 亿元以上。聚焦基础设施改善提质,重点抓好邵永高铁、新新城龙永新 3 条高速公路、铁路货栈查验场、武冈机场连接线、犬木塘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风电光伏等重大能源工程、湖口井东路等市政道路、中联云港等数字新基建项目、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大基础设施项目”。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湖南邵虹玻璃扩能升级、湘窖酒业 2 万吨酱酒扩建及工业旅游、金盘科技新能源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湘中制药原料药生产基地、幸福时代新能源二期、道地药材产业园、硬质合金循环利用产业园、皮具箱包原材料产业基地、中非经贸产业园、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 十大产业项目”。
实施“ 招商引资大比拼”。深化招商引资“ 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行“ 一把手” 带队招商,打造“ 湘商回归” 升级版。充分发挥驻外地机构和异地邵阳商会“ 前沿阵地” 作用,开展产业链招商、商会招商、基金招商、股权招商,筹办好第二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七届全球邵商大会、“ 沪洽周” 邵阳专场等活动,引进一批国企央企、总部经济和重大合作项目。做好招商引资“ 后半篇文章”,紧盯“ 项目四率” 强化考核问效,力争签约招商项目 220 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10%以上。
组织“ 促销活动大比拼”。新建改造一批县域商业设施、乡镇商贸中心,打造一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地标性商圈商街、智慧型农贸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村
第 4 页 共 11 页

客货邮融合发展,促进农村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促进智慧养老、数字家政等新型消费,发展即时零售、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名优“ 邵品”、国货“ 潮品” 等新增长点。重点抓好邵阳旅游发展大会、“ 邵阳红年年红” 新春年货节、邵阳市房地产交易会、湘西南汽车文化旅游消费节、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湖南(城步)高山农博会、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武冈云山· 百威啤酒卤菜节、湖南洞口雪峰蜜橘文化旅游节、湘窖封坛大典“ 十大促消费品牌项目”。
(二)坚持产业兴邵、实体强市,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做强产业“ 3× 3” 主体支撑,滚动实施“ 十大标志性工程”,让传统产业有盼头、优势产业有看头、新兴产业有奔头。
搭建产业主骨架。持续实施产业发展“ 千百十” 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传统产业方面,重点支持东亿电气、拓浦精工、连泰鞋业、阳光发品等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4× 500”
特色轻工千亿产业,打造全球打火机之都、中国高端休闲运动鞋都和百亿湘酒优势产区。优势产业方面,重点以三一专汽、邵纺机、邵阳液压、达力科技、广信科技、亚洲富士电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机械制造、液压基础件、高性能电梯加快迈向产业中高端,打造全球新能源工程车智能环保车基地、全国液压基础件制造基地。新兴产业方面,以新型显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打造全国电子玻璃产业基地;以三一新能源、时代联合、湖南银锂等优势企业为重点,发展壮大新型储能电池、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产业;以宝东医药、玉新药业、万脉医疗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成药等产业,打造全国神经精神类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道地中药材集散中心。
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扩能提质升级计划,提高邵阳制造“ 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加快高端化发展。紧盯“ 高端产业” 和“ 产业高端”,推动专精特新发展,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50 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6 家,实现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破零。加快智能化发展。推进“ 智赋万企” 行动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鼓励链主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公共平台,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增智能制造企业 25 家、智能产线 75条、智能工位 375 个。持续开展中小企业“ 两上三化” 专项行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三化”示范项目 35 个,带动企业“ 上云” 5000 家、“ 上平台” 500 家。加快绿色化发展。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高载能行业、低效产能转型升级,积极推广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选树一批示范标杆,争创省级绿色工厂 10 家、省级绿色园区 2 家以上。加快集群化发展。持续推进九大产业链建设,梯度培育国、省、市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邵阳经开区新能源专用车、邵东小五金和中医药、武冈卤制品、洞口新型建材、邵阳县先进硬质合金材料等产业集群,力争新增国家产业集群 1 个、省级产业集群 2 个以上。
培育产业新生态。把握产业发展服务化趋势,积极培育成本低、效率高、配套好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建设“ 五好” 园区。持续开展园区“ 四百” 工程,新签约、开工、竣工投资过亿元制造业项目各 100 个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 100 家以上。深化园区体制改革,推动园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行。建强金融、科技、人才、物流等支撑平台,支持园区发展高标准生产生活服务业。强化亩均效益导向,持续清理低效和闲置用地,力争亩均税收增长 10%以上。加强要素保障。持续强化电力、算力、动力支撑,全市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达到 300 万千瓦、5G 基站突破 1 万个。推行“ 标准地+承诺制” 土地供给模式,确保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