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南日报(汉文版)/2024 年/1 月/9 日/第 001 版
步履铿锵踏歌行
——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记者 马保真 朱鹏飞
奋勇争先行致远,策马扬鞭又一程。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新时代X的治藏方略,踔厉奋发,接续奋斗,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培育,全面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乡村振兴铺就美丽幸福路
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是甘南北门户,有“ 甘南第一村” 之称,香告村依托乡村旅游,藏家乐发展迅速,成为外地游客进入甘南的首选目的地。
2023 年香告村还增添了休闲、团建、避暑等新的打卡点,藏家乐收入达 60 余万元,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香告村的变化仅仅是甘南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 区位特点和功能定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
甘南州全面贯彻落实全省“ 5155” 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安排部署,统筹各类资金 2.8 亿元,全力推进 29 个示范村建设任务。截至 11 月底,29 个省级示范村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投资 9.6 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 220 个,至年底全州累计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 2341 个,覆盖全州 90%的自然村,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得到持续提高。
坚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和美乡村为目标,积极培育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新高地,为乡村振兴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开展州、县两级村规民约先进村评选命名活动,评选出 24 个州级村规民约先进村,其中 6 个村被省上命名为甘肃省村规民约先进村。持续深化“ 8+” 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大实践各类问题大排查活动,共化解矛盾纠纷 1878 件,9 月份顺利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国家验收,成功打造了涉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的“ 甘南模式”。
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新渠道
走进夏河县牙利吉办事处的阿纳村,养殖合作社里牛欢人笑。 脸上洋溢着笑容的藏族汉子桑吉东知布,正坐在合作社前的草地上半眯着眼睛,眼前的娟犏雌牛悠闲地吃着草。
说起这娟犏雌牛,桑吉东知布的话匣子瞬间就被打开,“ 这可都是能赚钱的宝贝疙瘩啊。它是用英国的娟姗牛和本地的藏牦牛杂交后繁育的,比本地传统的藏牦牛体型大、产奶量高、生长周期短。”
“ 牦牛 6 至 7 年出栏,平均价格在 4500 元,娟犏雌牛一年半即可出栏,平均价格在 8500 元;牦牛日产奶量 1.5 公斤,娟犏雌牛日产奶量 7.5 公斤。” 今年甘南落实牦牛良种补贴项目资金 1430 万元,调引二级以上甘南牦牛种牛 2260 头,组建牦牛繁育基地 8 个。
高质量发展牦牛产业,是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甘南州把重点放在扶持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建办合作社、技术指导、建设基地等方式,鼓励、扶持群众重点发展“ 牛羊猪鸡果菜菌药” 特色产业。
今年以来,甘南州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 8.95 亿元支持产业发展,积极实施“ 牵引带动” 战略,
第 1 页 共 3 页
着力构建“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 的生产组织体系,农业产业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规模效应初步呈现。按照“ 培育一批、壮大一批、引进一批” 的发展思路,年内全州新增营业收入 2000 万元以上规上农业企业 4 家,培育营业收入 1000 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8家。全州 4782 个农牧民合作社中有 2911 个达到“ 五有” 标准,占比 61%。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
18 家、省级示范社 130 家、州级示范社 210 家;“ 燎原” 等 9 个品牌入列 2023 年 100 家“ 甘味”企业商标品牌,“ 云端羚城” 等 7 个企业商标品牌纳入第四批《“ 甘味” 农产品品牌目录》,“ 甘味”品牌累计达到 38 个。
一个个高质高效的农牧产业迅速崛起;一座座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游人如织;一粒粒州强民
富的希望种子在甘南大地萌发成长⋯⋯特色产业发展,甘南运筹帷幄、步履铿锵。
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为发展现代旅游业、促进文化传播的必然选择。甘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统筹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亮出了“ 九色甘南” 的大招牌,努力把甘南建设成为大美青藏锦绣园、黄河上游生态园、民俗风情大观园、绚丽西北后花园、东方世界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