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时报/2024 年/1 月/10 日/第 001 版
深学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 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江苏省省长 许昆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系统总结我们X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是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掌握好的重要法宝。回顾新时代江苏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悟“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成果展现江苏“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
坚持把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确保经济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
向前进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ZZ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在深化认识中引领推动实践,真正从这一科学思想中悟规律、明方向。
从中领悟“最大ZZ”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X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ZZ。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就是“最大的ZZ”在江苏的具体化。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其他各方面的现代化也难以得到有力保障;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最大的ZZ”为统领,加强X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抓牢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不动摇,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从中领悟“首要任务” 。发展是我们X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与“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标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新方位,赋予了高质量发展新内涵。要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从中领悟“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也是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我们X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握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中领悟“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江苏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走在了全国前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然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 。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内需协同发力,运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破解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短板和制度性约束,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从中领悟“重要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
第 1 页 共 4 页
能为高水平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才能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江苏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既是应对战略承压的“前端” ,也是防范风险挑战的“前哨” 。要深刻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认真思考发展和安全的整体性、贯通性、融合性问题,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抓在手上,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殷切期望,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抓住用好“时”和“势” ,努力形成更多高质量发展成果。
聚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发展,高质量是基础、前提和支撑。必须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垂直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扩容升级,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创意性体验性文旅新消费业态培育力度,支持“老字号”品牌和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更多国货“潮品”和消费应用场景。推动投资从全面突破转向精准有效,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投放,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体系化推进 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稳妥有序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以及城市地下管网、物流、枢纽等工程项目。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谋划出台新型工业化、外商投资、电子商务、民间投资等方面专项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金融支持力度,健全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更好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聚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对江苏来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科技创新是主攻方向,必须锚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锻造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推进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建设,建设好已经获批的 31 家在苏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建设科学研究中心和基础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应用基础研究特区” ,部署一批科技重大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抢占产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做大产业集群体量,以 16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来统摄和引领 50 条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着力构建新型电力装备等 5 个世界一流、高端装备等 5 个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 6 个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产业链根植性。扩大新兴产业增量,推动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开展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布局,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用好数字经济变量,依托江苏制造业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2024 年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全覆盖。
聚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是解决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水质”更清、“气质”更透、“土质”更净,大力建设全域“无废城市”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结合自然禀赋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