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福州日报/2024 年/1 月/18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13 日在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吴贤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
意见。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市社会福利院发表重要讲话,并向“ 鼓岭缘” 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发来贺信,给全市人民巨大鼓舞。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 3820” 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大局安定稳定。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1189.8 亿元,增长 1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54.1 亿元,增长 8%;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960 亿元,增长 6%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58031 元、28650 元,分别增长 4.3%、6.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 0.4%。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福州成为全国唯一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的城市。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产业发展步伐坚实。深化 16 条重点产业链“ 链长制”,引进产业链项目 366 个,56 家链主企业产值增长 15.5%。实施“ 工业提振” 三年专项行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0%、位居全省第一。实施“ 榕升计划”“ 榕腾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270 家、上市企业 3 家。举办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三届数博会,数字经济规模突破 7000 亿元,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举办 2023 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成立福州海洋食品研究院及六大涉海产业联合研发中心,全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动工建设。东南汽车生产线完成升级改造并实现量产。新增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超 2100 家。开展“ 惠聚榕城” 促消费活动超 2740 场,获评全国夜间经济新锐十城、 国际 (闽菜) 美食之都。 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额位居全国前三, 金融业增加值突破 1400亿元。举办第三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突破 850 亿元。办展规模近 150 万平方米。举办第八届海丝国际旅游节、第十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等活动,开展街头艺术演出 1200 场,开通内河游航线 9 条,投用海丝国际旅游中心,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 1 亿人次。
(二)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开展“ 项目攻坚增效年” 专项行动,动建旭川新材料、三钢闽光产能置换等项目 835 个,建成福达智能仪表、恒申特种气体等项目 601 个,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保持全省第一。开展招商攻坚行动,落地产业项目 728 个,引进中石油 LNG、永荣锦逸新材料、青山航海装备产业园等投资 30 亿元以上项目 23 个。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重点项目 325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305 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 216 个。机场二期、高铁进机场、港口后方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福厦高铁顺利运营。“ 一闸三线” 工程全线通水,霍
第 1 页 共 9 页

口水库下闸蓄水。 新建智慧灯杆 1300 根, 建成 5G 基站 2.1 万个, 实现光网城乡全覆盖。 开展 “ 千名干部进千企”“ 企业接待日”,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常态化协调重点项目,解决问题 5223 个。清理批而未供、闲置土地 2.75 万亩。
(三)创新动能有力释放。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推出改革创新举措 67 项,科创走廊超额完成建设目标。闽都创新实验室初步建成,福耀科技大学(暂名)主体封顶,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获批建设,省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 揭榜挂帅” 攻关项目 59 个,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 家、 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 14 家。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4000 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达 749 家,均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以上“ 专精特新” 企业 177 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 个。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
2.9 万件、位居全省第一。“ 好年华 聚福州” 人才工作品牌持续打响,福州国际人才港加快建设,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专家 11 人,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3650 人、高技能人才 1.6 万人,吸引来榕留榕就业创业应届高校毕业生 7.5 万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四)改革开放蹄疾步稳。落实强省会战略。福州都市圈实施年度协作项目 69 个。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长乐区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完善,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推出全国首创举措 8 项。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约 130 亿元。整合组建市冶城发展集团,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升至“ 非常高” 等级,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成熟度、办事指南准确度指标被列为全国标杆,“ 马上就办” 引领政务服务“ 一网好办、全城通办” 做法获全国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综合得分全国第一。入选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获国务院批复,中印尼“ 两国双园”项目入选第三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赴境外举办经贸合作推介会
8 场,签约项目 45 个。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获批,新开空白航点航线 11 条。中欧等国际班列开行 17 列。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福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省第一。举办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等涉台交流活动 158 场,福马“ 小三通” 航线、榕台空中客运航线顺利复航,福马通水工程(大陆侧)先行段动工建设。举办首届“ 中国—东盟周”、第 54 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第六届海丝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海交会、2023“ 一带一路” 国际商协会大会、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与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与阿根廷马德林港市、尼日利亚埃多州建立友好交流关系。闽东北、榕港澳、闽浙赣皖、泛珠三角区域协作深入拓展。侨务、异地商会等工作取得实效。
(五)人居环境日益优化。福州新区直管区提速建设,森林城市生态提升等 239 个项目加快推进,国道 316 线长乐漳港至营前段等 49 个项目建成投用。三江口片区配套进一步优化提升,植物园一期等 50 个项目加快建设,福厦客专南站广场等 20 个项目竣工投用。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 1004 个。闽江对渡码头、美丽闽江展示馆建成开放,“ 闽江之心” 建设提档升级。实施古厝保护利用项目 122 个、文物修缮和活化利用工程 69 个,世遗大会展示馆建成开放。地铁 4 号线首通段、5 号线后通段开通运营。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建成通车。新改扩建市政道路 145 公里。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 135 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 60 条,新建改造公交站点 116 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5210 个,新建“ 光储充检” 充电站 11 座。全国首个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顺利开工,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 2.35 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 20 个,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315 个。闽江北岸三线贯通工程完工,改造提升福道 134.4 公里,新改建口袋公园 65 个、郊野公园 3.5 平方公里。处置“ 两违” 266 万平方米。新改建生活垃圾分类屋(亭)150 座,垃圾分类考评位居全国大城市第 5 名。开展全域治水、“ 护河爱水、清洁家园” 行动,建成安全生态水系 25 公里,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快速有力抵御“ 杜苏芮”“ 海葵” 台风强降雨。高品质饮用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新建改造市政供水管网 90 公里、污水管网 113 公里,改造二次供水设施超 2 万户。新建改造燃气管网 167 公里。空气质量排名全国重点城市第 4 位、历史最佳。苍
第 2 页 共 9 页

霞新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红庙岭园区垃圾资源化处理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闽江河口湿地入
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全国山水工程首批优秀典型案例。
(六)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 1235 亿元。整治抛荒撂荒耕地 7775 亩,新改建高标准农田 8.3 万亩,种植粮食 125.4 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 家、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1 个,福清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7 个,长乐番薯种植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举办 2023 渔业周· 渔博会、第四届食用菌产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茶叶交易会等活动。新培育乡村振兴四、五星级村 54 个,新增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3 条,晋安寿山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引入台湾团队开展驻村“ 陪护式” 服务,创建闽台乡建乡创省级样板 3 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
202 公里。新建“ 绿盈乡村” 45 个,植树造林 4.97 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12.6 万亩,完成互花米草除治后生态修复 4570 亩。选认省市科技特派员 694 名。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海岛等地区加快发展,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深入推进。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 814.5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0.8%。68 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 14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3.8 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月 250 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38 所、中小学 13 所,新增公办园学位 1.2 万个、义务教育学位 9000 个。组建市级总医院 2 家、县级总医院 13 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64 家,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市疾控中心新址建成投用,新增床位 3000 张。新建长者食堂 78 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 7 个,新增养老床位 2494 张,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新建普惠性托育机构 26 家, 新增普惠托位 1760 个。 实施 “ 有福之州书香榕城” 建设,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福州马拉松、电竞福州 2023 等赛事活动,在第 19 届杭州亚运会、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取得佳绩,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近 500 场次。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完成“ 保交楼” 项目 15 个,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完成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派出所提升改造项目 19 个,获评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编制、信访、仲裁、行政复议、司法行政、民族宗教、军民融合、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民兵预备役、双拥、海防、反走私等工作持续加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统计、科普、气象、防震、地方志、档案、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供销等事业健康发展。
(八)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 第一议题” 学习制度,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弘扬“ 四下基层”“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优良作风,实施“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推动“ X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 行动,激励干部勤政务实、敢为敢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旅产业、保障性租赁住房及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严格落实中央XXXX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 四风”。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实现X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审计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吸纳市人大关于“ 十四五” 中期评估的建议,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 5 件,制定政府规章 1 件,办复省、市人大代表建议 426 件,满意率达 99.8%。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复省、市政协提案 493件,满意率达 100%。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直、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福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 3 页 共 9 页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还不够,产学研用融合亟需加强,新质生产力有待进一步培育形成;消费复苏内在动力不足,投资、外贸增长压力加大;城市宜居、韧性、智慧水平还不够高,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步伐还不够快;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美好期待还有差距,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风险不容忽视;服务型政府建设仍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 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今年市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紧扣“ 四个更大” 重要要求,聚焦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要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 3820” 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福州都市圈、强省会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出口总额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保持正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优势,推进福州高新区、福州软件园、一流大学城、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走廊建设。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做大做强闽都创新实验室等平台,支持海洋科创高地建设。健全完善科技重大专项“ 揭榜挂帅” 攻关机制,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4600 家,新增省级以上“ 专精特新”
企业 80 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100 家、众创空间孵化器 10 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突破 300 亿元。推动与福州大学新一轮校地战略合作。办好院士闽都行等活动,广泛联络院士专家。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办好“ 好年华 聚福州” 人才峰会等系列活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 3000 人、高技能人才 7600 人以上,吸引来榕留榕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 7 万人以上。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深化“ 工业提振” 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新一轮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重点项目 200 个以上,建成园区“ 十五分钟工作生活圈”,加快推动“ 工业上楼”,持续推进福兴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 134 个,遴选培育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 30 家。实施“ 榕升计划” 攻坚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300 家。鼓励引导传统产业“ 智转数改”,开展亿元以上技改项目 100 个以上,打造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 5 个。创建绿色工厂 15 家、绿色园区 1 个。加快东南汽车城建设,实施福建奔驰新车型技改、东南汽车合作项目。新培育建筑业百亿企业 5 家,落地建筑业央企区域总部 2 家以上。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力争新增省政府质量奖企业 5 家。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福晶科技核心元器件、福特科精密光学元件等 5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力争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 35%。推动前沿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推进新一代光电、自主人工智能等 6 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倍增发展,前瞻布局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建成省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推进元宇宙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打造城市元宇宙基础设施平台。发展低空经济,培育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生态,探索打造全空间无人驾驶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达 7700亿元以上。办好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四届数博会。拓展数字贸易,推动数字人民币交易
第 4 页 共 9 页

量突破 2500 亿元。在海洋、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探索数据创新场景与试点应用,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构建“ 543X” 新赛道格局,推进智旦网络货运平台、福米科技贴片等 252 个重点项目建设, 争创首批中国软件名园。 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260家,新增省级以上标杆企业 15 家。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新型海上风电运维母船等重点项目 150 个以上,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增长 8%。办好第二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办好福州海洋研究院,力争涉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300 家。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冷轧不锈钢及下游产品等临港工业,加快美得丙烷脱氢、宝太冷轧等项目建设。加快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推动母港一期全面通关卸货,探索开发南极等新兴渔场资源。大力发展水产预制菜,新增水产品加工生产线 15条以上。推进可门港 40 万吨码头布局,加快牛坑湾围填海和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松下港区等码头项目建设。
(二)致力挖掘内需潜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持续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 1+9” 重点片区消费业态提升。开展 2024 消费促进年、“ 惠聚榕城” 系列活动,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闽菜福品等新消费增长点,拓展首店、首发、首品等消费模式。加快SM 广场等综合体建设,提升东街口、苏万宝、烟台山等重点商圈。加快五里亭国际茶叶联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