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钦州日报/2024 年/1 月/29 日/第 001 版
新担当 新作为
——二〇二三年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一
本报记者 周顺彬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
2023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学思想、拼经济、促发展,扎实开展“ 九个突破行动”,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 年全市生产总值 1961.29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6.0%。 第一产业增加值 352.39 亿元, 增长 4.6%; 第二产业增加值 646.2 亿元, 增长 6.0%;第三产业增加值 962.69 亿元,增长 6.6%。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全年统筹推进 58 个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建设,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 1.93 亿吨、620.9 万标箱,分别增长 11.3%、14.8%。
浦北县累计培育自治区级“ 专精特新” 企业 9 家、市场主体突破 4.5 万户,规上企业 115 家,实现税收收入同比增长 26.1%,其中规上木业产业税收突破亿元。
灵山县天山电子获认定为 2023 年广西数字化车间,园丰牧业、百菲乳业入围 2023 广西民营企业 100 强榜单;灵山县工业投资 42.66 亿元,增长 103.15%,增速排全区第二位。
钦南区全年完成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 90 个、总投资 255.4 亿元,增长 121%;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 151.34 亿元、增长 38.5%。
钦北区埃索凯年产 1 万吨三元前驱体资源综合利用等 20 个项目列入自治区“ 千企技改” 工程项目。
这是高质量发展结出的新硕果,也是全市人民携手描绘的干事创业新画卷。
希望的田野——
筑牢社会稳定“ 压舱石”
农业是第一产业,被赋予了“ 无农不稳” 的厚重责任。
为了让处于农业生产一线的群众,能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我市行政审批部门不断优
化基层政务服务环境。
“ 通过深化镇(街道)‘ 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 改革,我市在全区内率先将市场监管领域的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食品经营许可等许可事项委托下放乡镇,目前全市 66 个镇(街道)全部应用电子印章。”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谢世伦说,通过政务服务流动站延伸到街道、社区,“ 警 e邮” 服务网点已拓展到 38 个,30 余项便民服务下沉到村(社区)。
服务工作及时到位,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群众的创造性。
在浦北县,通过深入实施“ 一县一业” 攻坚行动,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达 13.5 万亩,总产值超 40 亿元。目前,已培育产值超亿元村 5 个、收入超百万元户 285 户,7 万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浦北县入选 2023 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获评首批广西“ 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
在灵山县,通过加快“ 一镇一品” 建设行动,做优特色、做强品牌,不断加大荔枝、茶叶、奶水牛、果苗、鱼苗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力度,灵山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全县年内孵化淡水鱼苗超 1500 亿尾,为广西 70%以上淡水养殖
第 1 页 共 3 页
水域面积提供种苗支持。
“ 这些车间里,主要生产辣椒酱、调味酱、瓜皮、芋蒙、黑萝卜等农产品,极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钦南区人民政府区长肖利富说,依托那丽、那彭、那思地区 7 万多亩辣椒,2023 年该区支持广西桂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那彭镇建设了三条深加工生产线,极大提升了辣椒附加值。
除了高质量抓好陆地农业的发展之外,钦南区还做大水的“ 文章”,已建成大蚝、对虾、青蟹、海水鱼等水产健康养殖面积 28.1 万亩,水产品产量 50.67 万吨,增长 5%。2023 年“ 钦州大蚝” 跻身“ 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五次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品牌价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