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林芝报(汉)/2024 年/2 月/2 日/第 003 版专版
林芝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林芝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3 年 12 月 28 日)
林芝市人民政府市长 巴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
见。
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自治区第十次X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是推进林芝改革开放先行、高质量发展速度实现新跃升、效益实现新突破、基础实现新提升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X委、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委直接领导下,聚焦“ 四件大事” 聚力“ 四个创建” ,围绕“ 11364” 发展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为引领,勠力同心、奋勇争先,圆满完成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模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发展的好政策、好机遇、好形势充分释放。我们认真落实自治区《支持林芝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的意见》及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制定了
218 项工作措施、97 项改革措施,今年 55 项改革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成果 21 项。我们认真落实市级干部包保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服务保障国家战略项目建设,川藏铁路林芝段、 国边防公路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共完成投资 130 亿元以上,各参建单位吸纳本地劳动力 1.6 万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 20 亿元以上。实施广东对口支援项目 44 个、完成投资 4.8 亿元。四部委支持边境县(市)建设项目 77 个、 完成投资 8 亿元。 在重大政策的强力支撑和重大项目的有力拉动下,我市发展迈入新阶段。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0 亿元、 增长 10%。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40 亿元、增长 17.7%。 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10.5 亿元、 增长 1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 47125元、25913 元、分别增长 8.5%、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60.5 亿元、增长 16%。全年预计用电量增长 24%,民航客运、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 130%、47%,公路客运、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103.4%、26.4%。
(二)特色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效初显。大力开展旅游环境“ 九大提升行动”。墨脱果果塘景区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波密县获评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墨脱县免门票,鼓励“ 本地游” 门票减免,“ 门票经济” 向多元化经营转型迈出新步伐。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1317.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16.6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00.3%、106%,创历史新高。扎拉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工布江达县 3 万千瓦和朗县 7.5 万千瓦光伏+储能项目开工建设。电力装机达到144.88 万千瓦。林芝万吨冷链批发配送中心建成投用。预计新增规上企业 5 家。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签约落地。天然饮用水产销分别增长 30%、25%。启动林下资源科技园规划,大力培育兰草、石斛等集食用、药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特色物种,实施高原冷水鱼养殖和林下天麻等藏药材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新建高标准农田 2.33 万亩,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9.4 万吨、8万吨、5.03 万吨。墨脱喜马拉雅圣茶入选“ 一带一路” 十周年国礼品牌,察隅猕猴桃入围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国家批准。编制完成市级产业体系地方标准 15 个。新录入“ 名特优新” 农产品目录 3 个、总量达 6 个,预计新增“ 三品一标”
第 1 页 共 4 页
登记认证产品 20 个、总量达 135 个,位居全区前列。
(三)改革先行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成效持续扩大。对标“ 四个最优” ,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行动,新增下放县级审批事项 16 项,各类项目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再压缩、再提速。创新开展“ 局长进大厅· 服务零距离” 等活动,设立企业开办服务区和“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全面推行“ 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 服务模式,公共资源交易全部实现不见面+远程异地评标,开通 12345 服务便民热线实现有诉即办,市政务服务中心被列为全国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基层联系点,“ 2+2+3” 综窗改革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纳入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完善内控制度体系,规范市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完成油气站(点)领域改革,取消加油实名登记制度。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取得实效,旅游大巴市场化运营有序推进,新增市际非定线运力 1300 座。 优化公安检查站点,畅游林芝更加便利。 在全区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零的突破。巴宜区挂牌全国首个“ 央地共建” 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落实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制定《林芝市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费 3.71 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 4万户,市场主体贡献率增速位列全区前列。各项贷款余额 421 亿元、同比增长 16.4%。出台促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吸引大唐、东方电气、葛洲坝等一批清洁能源龙头企业入驻,产业集群规模初显,园区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6.8%。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58 亿元、 同比增长 14.7%。出台《林芝市全面放开城区落户限制实施细则》。与尼泊尔博克拉市成功互访,友城友谊进一步加深。圆满承办第三届中国西藏“ 环喜马拉雅” 国际合作论坛、首届“ 南迦巴瓦—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论坛”、第四届跨喜马拉雅国际公路自行车极限赛,让林芝更快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林芝。
(四)城乡发展的新面貌、新变化、新形象不断彰显。高质量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用“ 三区三线” 划定成果,以“ 一河两岸” 生态修复为牵引塑造城市功能新高地,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现场评估。完成米林撤县设市,扎实推进巴米协同发展。大力实施购房补贴政策,实现商品房销售 1272 套、销售收入 9.5亿元,分别增长 37.51%、78.8%。建成公租房 1150 套,完成危房改造 354 户,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11 个。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消除返贫风险218 户822 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达18.7%。大力实施“ 一村一策” ,141 个重点帮扶村完成 115 个建设任务。7 个共同富裕示范乡镇、61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工建设。 巴宜区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地方,米林市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米林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和察隅县下察隅镇军民一体化试点建设扎实推进。“ 五共五固” 军地结对共建做法在全区推广,基层X组织守土固边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五)生态建设的优保护、严治理、快修复巩固提升。生态文明高地创建推进有力,建成重点项目 12 个、支撑项目 51 个,完成投资 15.26 亿元,38 项创建指标有 18 项位居全区前列。推进雅尼河谷面山修复工程,打造林芝火车站至米林机场景观长廊,实施重点河流、公路沿线及城镇周边植树造林,完成国土绿化 1.2 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11.6 平方公里。全力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 森林督查反馈问题整改。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 100%,实现 7 县(市、 区)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 84 处入河排污口整治。 推行河湖长制考核排名全区第一。巴宜区、米林市被水利部评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激励市县,工布江达县被水利部列为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