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桂林日报/2024 年/2 月/3 日/第 003 版
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4 年 2 月 2 日在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李楚
一、2023 年工作回顾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桂林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 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感恩奋进担使命,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制定《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总体实施方案、三年攻坚方案、桂林经典培育方案,统筹实施总投资超 3200 亿元的 100 个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和重大项目,掀起《规划》实施热潮。持续推进“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建设。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新馆建成使用,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取得积极进展。获得 2026 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举办 2023年桂林艺术节,打造了一场全城互动、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两会一节”常办常新,国际化、年轻态城市形象不断彰显。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获评中华老字号 3 家。文旅产业强劲复苏。深入实施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重拳整治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游客综合满意度全区第一,文旅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经验获文旅部通报表扬。新增或恢复桂林至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5 条,接待国内游客 1.4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713 亿元,分别增长 55.1%、53.7%,文旅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桂林航空完成维修体系与运行系统自主搭建,通过民航局复航审定,已再次翱翔蓝天!
(二)牢记嘱托护生态,“两个保护”持续深入。举办“4·25 漓江保护日”系列活动,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创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构建起X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漓江保护新格局。完成游览排筏“油改电”1000 艘,绿色低碳漓江旅游新模式加快形成。 《桂林市禁止乱挖滥采砂石土矿产资源规定》 获批实施。 成功争取自治区设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2 亿元。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工程扎实推进,亚行贷款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启动实施,消除城市建成区漓江支流 88 个排污口,拆除 9 条漓江核心景区跨江电缆,更好还原山水本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和臭氧浓度改善幅度排全区前列,地表水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启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 100%。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累计入库 EOD 项目 10 个、居全区第一。可再生能源占全市发电总装机量比重超八成。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2 家、自治区级 5 家,全州工业集中区获评自治区绿色工业园区。阳朔、资源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精准施策同发力, “三大振兴”齐头并进。
产业振兴提质增效。全力推进工业振兴,实施“双百双新”项目 50 个、“千企技改”项目 102
个,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94 个,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 31.3%。出台加力振兴工业经济
22 条等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超 23.85 亿元。七星区电网输配电控制设备产业集群入选
第 1 页 共 7 页
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源粮油上榜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燕京漓泉、三金、君泰福获广西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认定,曙光院、科伦制药、吉福思获第三批广西工业龙头企业认定,数量均排全区第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入选全国工业母机企业清单 2 家;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1 家、示范场景 7 个,数量全区第一;认定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6 家、数字化车间 5 家; 25 家企业入选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居全区第一, 工业 “智改数转” 成效明显。 君泰福、 阳天电子等储能数字化企业加快发展, 储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 267.8%。园区建设持续加力,争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 14.85 亿元,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 13.5 亿元、土地收储 5661 亩,新建标准厂房 160 万平方米;临桂区获批设立广西首个县域自治区级高新区。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5.8 万亩,一般耕地净流入 7.32 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四连增、居全区第二。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产量稳步增长。新造林 12.8 万亩,发展林下经济 975 万亩。持续打造农业品牌,永福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升格为国家级, 阳朔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灌阳成为国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推进县,
3 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1850 公里,新增 746 个村屯通硬化路。完成 88 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38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98.1%的行政村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转运设施。完成兴安等 3 县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任务。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 18.22 亿元,新增小额信贷 6.87 亿元,投入产业项目和以奖代补资金 3.35 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 13.1%、高于全区 0.6 个百分点,1735 名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科教振兴成效显著。财政科技支出增长 3.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23%。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分别新增 7 家、 23 家。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家, 累计达 24 家、占全区 23.7%、排全区第一。获评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5 家,累计达 30 家、占全区 28%、居全区首位。新认定广西瞪羚企业 9 家、高新技术企业 150 家,获广西优秀新产品奖数量全区第一,上榜广西百强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居全区第二。获广西科学技术奖 44 项、创近 10 年新高,全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在桂林诞生, 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桂林造民航大飞机轮胎首次装配波音飞机,打破国外垄断局面。我市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
(四)以人为本提品质,城市品位品相稳步提升。我市获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实施。净瓶山桥拆除重建等畅通缓堵工程稳步推进,老城景区连线改造提升等工程有序实施。建成街巷小公园 7 个、水系公园 3 个。改造老旧小区 259 个、背街小巷 374 条,盘活市区烂尾楼盘 8 个。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等工程加快建设,西城水厂投入使用,都督山等一批示范项目完工,消除内涝积水段 40 处。城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积极推进城市管理“1+2+N”试点改革,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通过新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现场评估。第七批 11 个新型城镇化乡镇加快建设,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持续推进。
(五)挖潜扩量促投资,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三年行动,新增谋划项目 1078 个,13 个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库。要素保障有力有效。抢抓国家增发万亿国债政策利好,获得资金超 38 亿元、占全区近五分之一;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8.09 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 44.48 亿元。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2284 公顷、用林指标 1948 公顷,完成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 590 亩。重大项目建设见形见效,新开工 306 个,竣工 105 个。贵广高铁提质改造工程完工,桂林至柳州改扩建工程等高速建成通车。桂江航道工程开工建设,上桂峡水库扩容工程加快实施。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驻点招商,举办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产业招商大会等活动,新签项目投资总额居全区第二,到位资金总量和增速均排全区第三。
(六)千方百计激活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十大领域 51 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动国有滑石产业资产整合。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入
第 2 页 共 7 页
选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改革,一般性支出压减 19.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区各市率先实现建设项目审批“全程掌上监管”。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率达 98%。强化财金联动,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 194 亿元、居全区第一,投放“桂惠贷”176.87 亿元、“桂惠担”24.2 亿元,降低融资成本 3.72 亿元。清偿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2.19 亿元。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加大与欧盟、中东、东盟等区域经贸合作。实施全面对接服务 RCEP 行动。新设外资企业 52 家,实际利用外资 4692 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6.7%。
(七)多措并举惠民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支出 389.04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左右,自治区和市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0%、7.3%,城镇新增就业 4.92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 5.6%以内,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7%以上。发放城乡低保户、特困人员救助金 10.03 亿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近亿元。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1.5 万余套,棚户区改造新开工 610 套,11 个保交楼项目建成交付 9684 套,交付率 80.1%,提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社会事业提质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学校 16 所,新增学位 1.1万个,新增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4 所,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 93.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县级全覆盖。
二、2024 年重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以上,不低于自治区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担当“两个保护”使命,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城上奋力突破。
持续呵护漓江美丽颜值。打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完成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成数字漓江 5G 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推动桂林漓江生态文化数字中心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治乱、治水、治景”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跨江线缆迁改和通讯杆塔景观提升,加快漓江洲岛生态搬迁、漓江城市段支流水系公园建设,继续推动漓江排筏和游船“油改电” ,守护漓江碧水清波。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 93.4%以上。加快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开展土壤源头管控行动。加强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推进会仙等 5 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完成营造林 10 万亩以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力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林业碳汇、岩溶碳汇交易试点。加快制定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类项目策划和实践。
(二)致力促进居游共享,在建设品质生活名城和山水旅游名城上奋力突破。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新老城区建设风格,构建“一砖一瓦都入景、一街一道均成文”景观格局。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积极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建成净瓶山桥等项目,推进城市内涝防治与应急处理系统等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优化城市智慧化管理平台,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分批推进街区改造提升试点,改造老旧小区 191 个、背街小巷 319 条, 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项目。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5042 套,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
全力推进现代旅游业提档升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推动漓江和遇龙河对照世界一流标准
提质、灵渠和龙脊梯田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雁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象山国家全域旅游示
第 3 页 共 7 页
范区、兴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成古宋城文化休闲街区(一期)等重大项目。推出诗意栖居休闲康养之旅等八条主题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