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16 版区域风采
合肥高新区 站稳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在合肥高新区发展的历程中注定不平凡。谋改革、求创新、聚发展,每一步走来都颇多不易。
这一年,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这一年,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社会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数读 2023 高质量发展交出满意答卷
时间是最好的验证,数字是有力的诠释。
2023 年,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1.5 亿元、增长 14.6%,总量增速均全合肥市第一,全口径税收突破 300 亿元。规上工业亩均税 88.7 万元,为全市 2 倍、全省 4 倍以上。市场主体突破 10万户,其中企业近 8 万户;新增上市公司 4 家,总数达 39 家、占全市 40%;22 家企业获全市首批总部企业认定,占全市 30%,位居第一。
2023 年,在全国高新区率先发布金融业发展规划、元宇宙产业规划。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启动建设,集聚量子企业 60 家,其中核心企业 30 家,占全国 1/3。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大厦揭牌运营,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近 600 件,居全国高新区前五。全球唯一商用脑部专用 PET、国内首台实现商业化交付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全省首个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等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合肥高新一号” 成功发射,初步形成集卫星、火箭智造,通、导、遥一体的空天全产业链。光伏产业产值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讯飞星火大模型中文能力超越 ChatGPT。
2023 年, 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立项建设, 市科技馆新馆建成运营。 获批全省首批 “ 工业上楼”试点,全市首宗高标准厂房工业用房挂牌成交。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约 2000 亩,挽回土地资金损失 20 亿元以上,“ 健康体检+土地管理” 制度被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办公室选入正面案例。获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全国首批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国家清洁生产创新审核试点、全国率先开展碳积分试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合肥高新区将高质量发展写在了实处,用扎实的步伐走出了“ 中国
声谷 量子中心” 行稳致远的美丽路径。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力 量质齐升诠释“ 又高又新”
以科技为第一动力加速引领产业发力,是实现“ 又高又新” 的不二法门。
抓住关键变量,才能实现核心增量。加速建设科大硅谷核心区成为关键一招。园区落户科大
赋权项目 36 个、占总数的 90%,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开工,科大硅谷首个全球合伙人项目海创
汇开园。名校名企名所战略加速发力,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揭牌,新落地新型研
发机构 6 家,累计 43 家、占全省 30%;15 家企业获全省首批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占全市
60%、全省 31%。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 淘金计划” 的实施让突破前沿性技术与颠覆性技术成为可能,园区赴全国各重点高校院所招引成果转化企业 60 家,占全市 1/3,其中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 40 个,获批全市科技招商试点园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 4517件、增长 43.6%,累计有效发明专利达 1.7 万件、占全市 26%,获第 24 届中国专利奖 10 项、占全市一半。
改革开放激发两个市场 政策红利用活两种资源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是合肥高新的一贯理念。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效益,园区圆满完成自贸区三年任务,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 85 项,33
项案例在全省推广。 在全省率先试点企业人才自主评价, 全市首创民营孵化综合体监管服务模式。建立以“ 及时止损” 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新体制,成立企业履约专班,推动 126 家履约企业产值增长 16%、税收增长 64%;成立大建设节约专班,核减 106 个建设项目资金 7.6 亿元。
外贸外资逆市飘红。园区建立 APEC 商务旅行卡服务直通车,推荐阳光电源、科大讯飞、华米科技重点外向型企业纳入白名单,助力企业走出去,2023 年 1—10 月份,全区实现进出口额
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6%。制定外资政策 10 条,建立外企包联服务机制,全年新设外资企业
54 家,位居全市第一。
战新产业抱团发展 高质量前行把握先机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合肥高新区将加速战新产业集聚发展作为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