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岛日报/2024 年/1 月/30 日/第 016 版走在前开新局 打头阵当先锋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
青岛高新区:动力激荡 向“ 新” 而行
肖玲玲
奋斗的汗水承载着梦想的重量。2023 年,青岛高新区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创新创业活力涌动,开放融通的动力激荡,“ 1+2+1” 现代产业体系蓬勃发展。新的一年,青岛高新区将继续秉承“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使命担当,聚焦实体经济、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拉高标杆、加压奋进,继续为“ 奋战五年,重回前十” 不懈奋斗,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不懈奋斗。
创新驱动 催生发展新动能
全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884 家、占全市近 1/10;高新技术企业 482 家,万家注册企业高企数全省第一;新增工信部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4 家,累计 15 家、占全市 8%;新增省级瞪羚企业 11 家,累计 34 家、占全市 10%;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6 家⋯⋯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去年,青岛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收获喜人。
华夏(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脱细胞羊膜材料产品,在再生医学领域实现国内首创。“ 我们目前正在注册申报的‘ 关节腔注射用脱细胞羊膜基质’ 产品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Ⅲ类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书,预计 2026 年底获批上市。” 华夏生物总经理张美荣介绍,该产品将有效提升临床膝关节填充类产品治疗效果,给骨关节疾病患病群体的治疗技术带来重大变革。
作为青岛高新区“ 1+2+1” 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备受重视,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日前,康立泰生物医药(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康立泰生物”)与青岛大学分子医学与新药研究院合作,获批一项国家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将开展白介素-12(IL-12)联合已上市的免疫抑制分子(PD-1)抗体药物治疗黑色素瘤和肝癌、肺癌、胃癌等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目前,“ 重组人白介素 12 注射液” 已进入二期临床阶段。在新药研发过程中,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得到省财政扶持资金 940 余万元。“ 这笔钱对企业融资和市场开拓有很大帮助,新药开发的周期长、费用高,这笔资金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 康立泰生物总经理王建刚表示。
创新是企业立足和制胜的核心关键。锚定科技创新攻关路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青岛高新区积极搭建起企业创新积分信息管理平台,深化积分结果应用。日前,山东立菲生物产业有限公司顺利通过评估,收到全省金融系统首笔“ 火炬创新积分贷” 1000 万元。“ 贷款从申报提交材料到资金到账,前后大概只需一个月的时间。 ” 该公司董事长黄宁表示,这笔资金的到账对企业快速扩产起到“ 及时雨” 作用。据介绍,积分制是根据企业创新发展指标打分,打分体系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分为初创期企业和成长期企业两种类别,提升评价精准性。目前,青岛高新区已将全区 3000 余家科技企业纳入创新积分制管理平台,企业评价更趋全面。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康复大学加快“ 去筹”,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全面启动,
青岛高新区拥有的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已突破 100 家,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 90%。
开放引领 开辟发展新机遇
第 1 页 共 3 页

2023 年,除了“ 创新” 这一浓墨重彩的底色更加突显,“ 开放” 也成为青岛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关键词之一。
争分夺秒,主动出击,青岛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城市开发、孵化器、人才引进“ 五大招商军团” 带回傲人成果。2023 年以来,新引进高质量项目 311 个、总投资 350 亿元,其中 50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 9 个。医疗医药产业板块,引进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国药科技城及智造园、海尔大健康高端医疗装备总部、威高集团数字低碳总部等 62 个项目;智能制造产业板块,引进卡泰驰智慧充电桩制造等 128 个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板块,引进青岛方旭科技等 83 个项目;现代服务业板块,引进鼎特智慧产业园、凯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