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13 版区域风采
加快建设 “ 五宜” 幸福城市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篇章
中共淮北市委宣传部
千帆竞,满目新。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6%,均创 6 年来最好成绩。粮食生产实现“ 二十连丰”,小麦单产 502.1 公斤,连续 6 年全省第一。
徐淮快速通道、京台高速双堆集互通立交建成启用,淮北全域南下北上时间缩短。
全球规模最大的 60 万吨乙醇生产装置启动试生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分别突破 400亿元、120 亿元,全市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 10 个月全省第一,淮北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信心更足、底气更足、干劲更足。
提出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 五宜” 幸福城市,进一步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北实践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是淮北市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一年来,淮北市认真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全力拼经济、稳增长,拼作风、提效能,拼服务、优环境,经济增长提速起势,推动皖北“ 两个加快” 成效明显,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聚力攻坚 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
2023 年,淮北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皖北全面振兴重大机遇,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稳住全市经济大盘。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高频外出招商、密集调度项目、包保重点企业,分行业分领域举办企业家恳谈会等活动 14 次,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X员干部干起来、拼起来,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延续、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负近 10 亿元,清欠企业账款 1 亿元,兑现企业奖补资金 1.7 亿元,帮助企业节约用水用气成本 1000 余万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工业产销率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
淮北市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增产增效,推动制造业链式发展,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该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ZZ责任,有效落实“ 千亿斤江淮粮仓” 建设任务,统筹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技,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1.2 万亩,粮食生产“ 二十连丰”,小麦单产 502.1 公斤、连续 6 年全省第一。扎实做好“ 三头三尾” 增值文章,实施“ 秸秆变肉” 计划,出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新增存栏千头以上肉牛企业 3 家,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
77.73%,新建 22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跃升全省第五。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分别突破 400 亿元、120 亿元,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 25%左右,居全省第一位。预计,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 5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达 150 万千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持续恢复,挖掘消费潜力,精准发放各类消费券 8718 万元,拉动消费约 26 亿元。
淮北市聚力扩大有效投资,创新招商打法,狠抓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组建 12 个产业招商团,成立 6 个驻外招商分中心,聘请 12 名招商顾问,推动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2023 年新签约、开工、纳统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 201 个、162 个、111 个。交通方面,淮宿蚌、淮阜城际铁路和徐淮阜高速公路、浍河航道整治二期、韩村码头等项目全面开展、规模化施工,
第 1 页 共 3 页
临涣船闸主体完工,孙疃码头、徐淮快速通道、京台高速双堆集互通立交建成投用。开通“ 淮徐欧”“ 中亚” 班列,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14.8 亿美元。
2023 年,淮北市主要经济指标呈逐季回升趋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6%,均创 6 年来最好成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4.8 亿元、增长 8%,增幅居全省第 4 位,收入质量居全省第 1 位。
向“ 新” 而行 转型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2023 年以来,淮北市围绕加快建设“ 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发展定位,在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围绕“ 新三样”布局,选准赛道、进群入链,向“ 新” 而行,厚植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金派克新能源的快速成长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淮北市创新用好皖北“ 两个加快” 政策红利,强化顶层设计、园区建设、项目带动和资金保障,统筹全市新材料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编制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三年发展规划,构建“ 规划+基金+公共服务平台+商会协会” 产业生态体系,谋划打造零碳绿色数字化新材料产业园,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规上工业企业 230 家,年产值规模突破 400 亿元。新能源上,淮北市聚焦新能源车身、动力电池箱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壳体等特色产业,整合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等企业,着力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现已集聚规上工业企业 35 家,年产值规模突破 120 亿元。
淮北市循“ 新” 出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完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并通过验收。同时,紧扣“ 产业链” 布局“ 创新链”、打造“ 人才链”,2023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
27.2 亿元,同比增长 8.27%。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