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湘潭日报/2024 年/1 月/19 日/第 002 版要闻
市城管执法局:主题教育“ 走心” 为民务实“ 暖心”
本报记者 吴珊
雨湖区通济门道路周边的垃圾问题彻底解决了,湘潭高新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升级了,昭山
绿心地区建筑垃圾倾倒问题整改了⋯⋯
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既是对X员干部是否真学习、真整改的一次
检验,也是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城管执法局始终牢牢把握“ 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工作落脚点放在“ 事要解决” 上,把一个个“ 问题清单” 变成“ 行动清单”,着力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和民心所向问题,推动问题整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促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聚焦民生难题 立行立改
雨湖区通济门路自 2023 年 6 月通车后,因未移交管理,在道路两侧的空闲地块以及绿化带内遗留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周边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这一问题,成了附近居民的“ 老大难”,也引起网友“ 城市啄木鸟” 的关注。
“ 城市啄木鸟” 真名欧建伟,人如其名,对城市的一些顽瘴痼疾十分关注。而通济门路的问题,就是他 2023 年关注的重点。“ 项目通车之后,施工方遗留大量建筑垃圾,与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掺杂在一起,经过夏天的发酵,臭气熏天,既影响居民生活,又影响城市形象。” 去年 10 月,欧建伟把这一情况如实反映到市城管执法局。
接到反映后,市城管执法局迅速组织人员赴现场破难题、解民忧。通过科学统筹,对通济门路两侧闲置地块原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除,对地面进行平整、硬化,为满足周边群众停车需求,后续还将在此打造停车场。同时,建立了清扫保洁机制,实现常态化管理,保障市容环境干净、整洁。通过 1 个月整治,切实改善了通济门路道路通行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环境,解决了市重点项目施工后遗留问题。
“ 现在开门见绿,环境好多了,我们都很满意。” 说起生活环境的改变,居民易建湘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
聚焦基础设施 逐步解决
前几天,趁着天气晴好,市政维护处工作人员对位于湘潭高新区范围内的书院东路进行路面维护。此前,在湘潭高新区社会事务剥离改革中,因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灯饰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养模式与养护标准不一致,导致移交事宜未能如期完成。
湘潭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原负责人谭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