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濮阳日报/2024 年/1 月/31 日/第 001 版
激发“ 水动能” 做足“ 水文章”
——2023 年濮阳水利高质量发展回眸
本报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李勇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2023 年,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持续深化“ 四水同治”,统筹推进“ 五水综改”,着力建设现代水网体系,努力构建坚实可靠的水利基础支撑和水安全保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书写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水利答卷:
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加速突破,全年完成水利投资 25 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水旱灾害防御扎实有效,有效应对 11 次较强降雨过程,各类水利工程运行平稳;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开展农村供水“ 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开门检
视、问题整改“ 回头看” 等一系列排查整改活动,排查整改问题 52 个,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河湖长制工作持续发力,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积极巡河履职,助力河湖管护提档升级,
河湖长制工作连续 3 年荣获省河长制考核优秀等次;
坚持“ 节水优先”,强化刚性约束,全市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上年同比下降,地下水位连续两年持续回升;
水生态成效明显提升,超目标完成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连续 3 年获省级考核优秀等次,建成省、市、县级幸福河湖 19 处;
…………
一组组数字、一个个突破、一项项荣誉,定格了濮阳水利意义非凡又不寻常的 2023 年。深入实施“ 四水同治” 着力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2023 年 10 月,作为河南省引黄工程水系规划项目之一,清丰县引黄调蓄水库顺利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 4.37 亿元。该项目完成后,在发挥“ 丰枯调蓄、常蓄备用” 功能、有效缓解农业用水紧张局面的同时,也将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涵养地下水源。
清丰县引黄调蓄水库工程只是我市构建兴利除害现代水网体系的一个缩影。金堤河、马颊河防洪薄弱环节治理等项目相继开工, 引黄入冀补淀沉沙池东条渠完成清淤。 2023 年, 全市实施 “ 四水同治” 项目 98 个,投资规模实现“ 四连增”;年度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共完成投资 86.1 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 122%,主要考核指标均居全省第三。
全市水利系统充分发挥发现机遇、抢抓机遇、创造机遇作用,努力在 2024 年项目“ 进盘子” “ 切蛋糕” 上争取更多支持,共争取中央、省资金 14 余亿元,创我市建市以来争取水利资金新高,为我市进一步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步伐,紧密衔接国家和省级水网,加快完善“ 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的濮阳现代水网体系,争取水网先导区创造了必要条件。
科学防御水旱灾害 确保河湖安澜
一年来,全市水利系统始终树立底线思维,强化安全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
以赴做好迎战更严重水旱灾害准备。
汛前补齐短板弱项。连续两年开展冬春水利建设集中行动,超额完成河道清淤疏浚,累计投资 1.1 亿元,清淤总长 1366 公里,清淤土方 770 万立方米,确保汛期河道沟渠畅通。落实“ 五预”措施。补充备足防汛救援物资,落实防汛“ 三个责任人” 228 人,动态调整专家组和抢险队伍,修订完善金堤河、马颊河等河道防洪预案,开展内河防汛抢险应急实战演练。
第 1 页 共 3 页
汛中做好水情监测研判。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加强与气象、水文、城管、应急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扎实做好水情测报,滚动研判形势发展,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水利工程调度。针对每次降雨过程,结合预案,全市水利工程统一调度,及时启动闸站,将上游降雨提前分流,同时利用城区周边河渠错峰削峰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水旱灾害影响。
汛后及时进行总结,分析短板弱项,排查水利工程设施水毁和隐患。争取中央水利救灾资金
280 万元,对我市水毁工程进行修复。有效应对台风“ 杜苏芮” 等 11 次较强降雨过程,各类水利工程运行平稳,确保了骨干河道、重点工程平安度汛。
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规范取用水秩序
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三条红线” 和“ 四项制度”,全市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上年分别下降 6%、4.6%。充分运用现有水利工程,开展跨市流域及水量调度,全市共引黄河水 5.62 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 1.36 亿立方米。向河北供水 4.2 亿立方米,持续保证一泓清水润雄安。
统筹“ 五水综改”。推进水资源使用权转让,与安阳市签订 5000 万立方米的水量交易意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