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雅安日报/2024 年/1 月/10 日/第 017 版2023 向雅安人民报告 人社成效
做好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2023 年我市人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郑瑶
“ 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2023 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社厅的关心支持下,大力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推进有力、落实有效。” 市人社局X组书记、局长林良军掷地有声的总结语,为 2023 年全市人社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年,稳就业、惠民生的“ 政策礼包” 陆续派发,强保障、优服务的“ 民生清单” 兑现落实,促和谐、转作风的“ 硬核措施” 不断推出⋯⋯
“ 必答题” 精益求精让群众端稳就业饭碗
2023 年的答卷中,市人社局全力答好稳就业、保民生这道“ 必答题”。这道题,看立意。
市人社局一以贯之地将就业创业作为“ 天大的事” 来抓,用林良军的话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六稳’ 工作、‘ 六保’ 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 最大民生’ 必答题。”
首要任务,定当全力以赴。
市人社局靠前援企稳岗,就业创业稳步推进。统筹推动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各
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 好消息,好消息,想打零工的直接到零工市场,只要说出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基本要求,人社局工作人员很快就能找到十几个就业岗位供求职者选择,而且还会提供很好的意见建议,服务周到,非常暖心。” 务工人员申丽华满意地说道。
这一年,我市各县区零工市场陆续“ 开门迎客”。打零工,不再依靠“ 路边蹲”“ 天桥下摆摊”
和“ 中间商” 等揽活方式。
这一年,探索实践“ 133” 工作法,2023 年以来全市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达到 3.08 亿元,同比增长 41.2%,相关经验做法受到省政府督查室通报表扬,并入选四川省第九批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典型案例。
这一年,开展“ 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 送岗位下乡” 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244 场,
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 3.51 万人。
这一年,通过各种方式慰问农民工 36.56 万人次,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 36.54 万人。提供“ 点对点、一站式” 直达服务返岗专车 28 辆,保障 811 名农民工安全返岗。
这一年,全市培育推广“ 雅州茶师” 特色劳务品牌,开展劳务品牌培训 3985 人次。全市现有“ 川字号” 特色劳务品牌 1 个,“ 雅字号” 特色劳务品牌 3 个,其中“ 雅羽裁缝” 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展示活动。
这一年,我市被列入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重点联系城市。 举办全省首期求职能力实训营学员班, 活动相关经验被中国政府网刊载。并在全省市(州)中率先举办求职能力实训师资培训班,增强了全市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力量,助推就业服务提质增效。
第 1 页 共 3 页
首要任务旗开得胜,“ 必答题” 精益求精。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2.05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 120.56%。统筹推动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市累计使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 9267.49 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2260 人。 全市累计为 1867 户单位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1839.19 万元,惠及职工 49898 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
“ 兜底题” 一丝不苟
让百姓感受踏实与温暖
我市坚持民生为本,把社保作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围绕抓扩面、促改革、防风险、优服务等举措,织密织牢社会保障“ 安全网”,助力幸福“ 翻倍”。
“ 我们的养老金这次又涨了,现在每月养老金可领到 1725 元,生活很幸福。” 今年 52 岁的宝兴县企业退休人员李宣蓉十分满意。
有一份保障,就有了一份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有幸福感。这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声和期
盼。
市人社局兜牢民生保障网,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着力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持续扩大参保面,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105.96 万人,参保率达 94.55%。大力开展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 27.49 万人。
这一年,我市持续做好困难群体社保帮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全年共为 2.27 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这一年,我市创新推进“ 一地受伤,通办互认” 工伤认定工作;持续将工伤预防深度融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大局,把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高发的 124 户工伤事故隐患重点用人单位纳入年度工伤预防重点领域,推动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 5%左右。
这一年,我市持续推进快递业、超龄人员、新业态和建设领域等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
伤认定经验做法在全省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这一年, 我市聚焦灵活就业人员, 积极引导符合参保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以大型企业、新成立企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