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联合日报/2024 年/1 月/23 日/第 003 版同心逐梦
青岛地铁集团:创新引领“ 双一流”
展新篇章
奋力谱写城市高质量发
本报记者 宋晓雨
城市轨道交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长期以来,青岛地铁集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 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 的发展理念,全力匹配城市发展战略,全面布局建设、运营、开发、经营、资本运作五大赛道,确立了“ 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 发展目标,坚持以一流目标体系为引领,以班组建设为夯基工程,健全组织、人才、机制、资金、安全五大领域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系统推进“ 双一流” 地铁建设,成为近十年全国发展最快的地铁之一。
聚焦城市更新建设 加快建设“ 轨道上的青岛”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站在光阴的渡口,2023 的时光列车呼啸而过,车轮留下的印记,承载了青岛地铁人太多的共同记忆,回眸旧日岁月渐行渐远的脚步,和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足迹,青岛地铁人无不感叹岁月滚烫,长路浩浩荡荡。
2023 年,青岛地铁聚焦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加快建设“ 轨道上的青岛”。
就在过去这一年,青岛地铁建设全面提速。“ 全市线网规划 19 条线、872 公里,目前国家共批复三期建设规划,合计 13 条线、506 公里,获批里程位列全国第九,已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在建线路 10 条、188 公里。” 随着青岛地铁相关负责人充满自信的言语,市民们猛然发现,三期
7 条线仅用 9 个月全面开工,创造了全国地铁“ 青岛速度”,205 个工点已进场(共 210 个工点),
94 座车站(共 101 座)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各期规划同期最高。6 号线一期作为国家示范工程和全国首条全自主运行 TACS 线路,已提前实现全线轨通、电通,全面进入“ 无人驾驶” 系统调试阶段。2 号线西延段实现洞通。2 号线海信桥站、1 号线西镇站、4 号线观象山(市立医院)站等一批站点于 2023 年陆续投用。辽阳快速路 2023 年底实现全线开通,辽阳路行车速度提升 47%,主城区东西向通行时间节省近半小时。
值得骄傲的不仅于此,接踵而至的还有运营服务的优质高效。“ 已开通运营线路 7 条、318 公里,覆盖七区一市,主城区初步成网运营,旅游季日均客流量近 180 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 224万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 42%,地铁已成为最佳出行选择。” 据介绍,青岛地铁与铁路、机场衔接覆盖率分别达 99%、86%,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16 项运营关键指标中 13 项全国排名第一。多次成功抢救乘客生命,用“ 温度和速度” 守护乘客安全,见义勇为模范不断涌现,“ 畅达幸福” 品牌获全国“ 榜样品牌”“ 先锋品牌”。
此外,青岛地铁坚持政府主导、地铁引导、市场化运作,会同相关区市高效推进 TOD 开发。“ 编制了青岛市《轨道交通 TOD 综合开发战略规划》《轨道交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梳理建立‘ 21+N’ TOD 重点项目库。去年上半年召开全市 TOD 高质量发展项目推介会,组建权威专家组成的 TOD 智库,进一步提高项目策划运作能力,加快推进 10 个项目建设。” 据了解,青岛北客站片区东片区首块住宅用地完成出让,地下空间开发首块顶板已封顶,签约超一线商业品牌“ 超极合生汇”,引入山大高品质基础教育资源,区域价值与影响力持续提升;西片区北侧岸线整治已完工,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激活企业发展动力
细数过去一年取得的不凡成就,皆源于青岛地铁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双轮驱动”,以创新赋能企业发展。 “ 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集团在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领域积累了众多创
第 1 页 共 3 页
新技术和工法,部分已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并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 ” 一幅以创新引领企业披荆斩棘的生动画卷跃然于碧海蓝天之间。
国家示范工程 TACS 系统,完全自主开发,采用“ 车—车” 通信,犹如列车有了自己的“ 大脑”,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相比 CBTC 系统,TACS 具备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的特点,系统可靠度实现极大提升,使列车能够主动进路、自主防护、自主调整,进而实现列车自主运行,为运营带来更有效率、更为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更便捷的旧线改造与延伸线建设等五大优势,折返效率提升 15%,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 20%,实现任意点折返功能。近期,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指导下, 成功举办 TACS 示范工程全场景运行及功能展示会, 获得业内一致认可。
此外, 应用装配式建造成套技术, 通过工厂化制作、 现场化拼装, 相比现浇车站减少用工 80%,节省工期 4—6 个月,节省钢材约 800 吨、木材 800 立方米,建筑垃圾减少 60%。目前,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