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东方烟草报/2024 年/2 月/26 日/第 001 版
立柱架梁 强基固本
——红辽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苏洪宇 特约通讯员 李浩楠 通讯员 赵梓旭
从如火如荼的竞赛现场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一线,从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到集思广益的创新工坊⋯⋯在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一批批技能人才精钻细研、大胆创新,以实干为笔,勾画出企业发展的美好篇章。
近年来,红辽公司X组始终坚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精心部署、系统推进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进入“ 快车道”。
优制度强体系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
近年来,红辽公司紧随社会与行业发展的脚步,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先后开展组织机构一体化改革、薪酬分配一体化改革、全员岗位竞聘等工作,用高水平的管理变革为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奠定坚实基础。
体制优,人才聚;机制顺,活力增。
“ 十四五” 以来,红辽公司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全力推进发展动力提升工程,通过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创新完善工作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广泛动员、有效激发员工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增强活力的重要举措。 红辽公司聚焦专业技术、技能类岗位人才队伍建设及基层一线员工队伍建设,在搭建人才成长舞台上做足文章。
纵向晋升有通道。他们在现有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类岗位等级设置基础上,首次设置高等级科技带头人、技能带头人岗位,激发一线能工巧匠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积极性,鼓励更多高等级技能人才勤干笃行、精益求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活人才队伍“ 一池春水”。
横向交流有舞台。为了深度发掘员工潜能,有效盘活人才资源,他们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业务四类岗位间的适当对应关系,打破原有成长晋升的局限,为不同岗位人员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搭建了广阔成长平台,进一步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密切机关与工厂、管理与技术技能之间的人才交流。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激励机制上,红辽公司制定了职责匹配更加合理、考核标准更加严格、工效挂钩更加紧密的考核体系。在进一步梳理、细化、健全各类别、各层级岗位关键绩效指标库的基础上,他们根据管理、技术、技能、业务岗位特点,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对不同岗位人员实施差异化多角度多维度考核,切实发挥绩效考核“ 指挥棒”与“ 风向标” 作用。
以车间一线岗位为例,他们引入“ 台时产量” 考核因素,把不同设备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作为基层员工生产管理水平的检验标准之一,避免出现“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情况,进一步优化责任到人、产效挂钩的分配模式,在车间形成了“ 人人带指标、人人看指标、人人干指标、人人比指标” 的良性竞争氛围。
“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必须有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只有让技能人才发展有平台、晋升有通道、付出有回报,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