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4 年/3 月/8 日/第 010 版两会特刊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胡衡华
本报记者 吴陆牧
去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迈上 3 万亿元新台阶、增长 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 18.3%、32.2%,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重庆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重庆紧扣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抓龙头带生态,积极构建‘ 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 胡衡华代表说,重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 3 个万亿元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 3 个 5000亿元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 6 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 AI 及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 18 个“ 新星” 产业集群,一体推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
比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庆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思路,实施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产业链 3 大系统、12 个总成、56 种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成式发展,汽车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又如,软件信息服务业,重庆深入实施“ 满天星” 行动计划,加大“ 启明星”“ 北斗星” 企业培育力度,把吸引从业人员放在首位,去年新增软件从业人员 9.8 万人;新增软件企业近 7000家,增长近 50%;软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3600 亿元,增长 18.9%。
“ 重庆紧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 推动 ‘ 四链’ 深度融合, 着力构建 ‘ 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胡衡华代表说,重庆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集中力量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16 个重要战略领域,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实施战略科技力量提质强能行动,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科创核心承载区,有序推进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 4 个重庆实验室建设,去年完成 10 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增 12 个国家级科创平台。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迭代升级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清单,部署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等“ 揭榜挂帅” 重大专项,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双倍增”。三是营造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实施“ 渝跃行动” 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完善种子、天使等全周期创投体系,推广“ 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 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去年,重庆研发人才超过 24 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 2.45%,超级智能汽车平台、18 兆瓦集成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实现突破。
“ 重庆紧扣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目标,深入推进数实融合,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胡衡华代表说,重庆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高标准办好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工程, 努力塑造 “ 数字制造· 智
第 1 页 共 2 页
慧工业” 新名片。围绕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 机器人+” 行动,扩大“ 一链一网一平台” 试点示范,推动中小企业“ 上云用数赋智”。围绕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数字内容、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持续提升“ 芯屏端核网” 全产业链竞争力,去年重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 8%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重庆是制造业重镇,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全市制造业已进入跨越新关口、 培植新优势、 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胡衡华代表说,重庆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努力跑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积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度,奋力交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高分报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