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国际商报/2024 年/3 月/12 日/第 004 版安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市长王启荣
本报记者 许霞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市长王启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宿州市将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方面,大力培育引进新兴产业。 “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抓‘ 双招双引’ ,集聚要素抓项目建设,集结资源抓‘ 专精特新’ 。” 王启荣介绍说,2023 年,宿州市新引进 50 亿元以上项目 8 个、百亿级项目 2 个;工业投资增长 50.9%、为安徽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21.1%、也居安徽省第一;此外,还有 2 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另一方面,大力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王启荣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宿州市围绕装备制造、建材家居、轻纺鞋服、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等传统产业,推进 200 项重点技改项目和“ 四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去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48.9%、居全省第二;省级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宿州市企业 3000余家,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一家、实现了零的突破。” 王启荣说。
“ 今年,我们将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行动计划,把壮大‘ 5512’ 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一号工程’ ,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 ” 王启荣表示,宿州市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夯实基础。
近年来,宿州市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 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算力节点城市” 目标,宿州市积极融入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整体布局,独立建成安徽省首个直通上海双路由架构网络,智能算力规模位居安徽省前列,入选安徽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王启荣认为: “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不过,王启荣也指出,在宿州市加速算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枢纽节点过程中,仍然存在节点城市建设还需提级、算力产业链条还需补强、企业用电成本还需降低等问题瓶颈和短板制约。
为提升宿州市算力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皖北数字经济高地,助力实施“ 东数西算” 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王启荣在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了相关建议,譬如:支持宿州市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支持宿州市开发和利用绿色能源,探索“ 煤、电厂、虚拟电厂+数据中心” 算电协同发展新模式;支持宿州市整合数据中心资源,提高算力使用效率,申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等。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