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农民日报/2024 年/3 月/18 日/第 005 版乡村建设
以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重庆巫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付嘉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强调“ 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ZZ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提高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
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等,仍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阻碍。以重庆巫山为例,近年来虽然村集体经济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全县 311 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达到 9369.26 万元,较 2021、2022 年分别增加 8325.17 万元、5449.91 万元,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低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这也是山区、库区脱贫地区的共性问题。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统筹推进“ 强村” 和“ 富民”。
要健全X建统领体制机制,激活X建统领机能。建立健全村X组织书记选拔机制,选优配强领头雁队伍,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重要事项需经村X组织研究讨论,并定期向村X组织报告工作、述职制度和自治、法治、德治、智治“ 四治融合” 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收入为补充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和增长机制。
要推进村级规划管理机制,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制定行政村分类管理指引,加强行政村动态评估、分类管理。立足区域自然禀赋,构建“ 一村一品” 产业格局,以点带面盘活乡村振兴大局。
要推进农业“ 标准地” 改革,夯实产业用地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 投、建、用、管、还”机制, 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和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大力推进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业 “ 标准地” 建设。科学制定农业“ 标准地” 招引项目标准,招引有实力的主体和有效益的产业。
要推进“ 强村公司” 改革,建强乡村发展主体。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设立专业合作社、公司法人等“ 强村公司”。健全“ 强村公司” 法人治理机制,探索X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的强村公司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 强村公司”经营收益中获取分红和分红收益再分配、使用机制。
要推进激活农村建设用地改革,创新用地机制模式。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明确一定比例的入市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当地的机制,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要推进“ 三变” 和“ 三位一体” 改革,释放改革内生效能。创新“ 三变” 改革模式,探索构建“ 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联营机制,持续释放以“ 三变” 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潜能。学习借鉴浙江等地先进经验,迭代开展生产、供销、信用“ 三位一体” 改革,助推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要推进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改革,打通要素流动渠道。全面推进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建设, 打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渠道, 以市场机制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范管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实行分级分类进场交易,扩大农村实物产权流转交易品类。
第 1 页 共 2 页
要推进数字赋能改革,激发数字牵引动能。加快绘制农地“ 一张图”、农事“ 一张网”、农信“ 一本账”、农品“ 一码通”,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赋能。强化“ 三农” 数据归集和分析应用,以智能化手段打造生态开放的智慧农业服务、农户信用、农村冷链仓储和物流配送等大数据应用场景。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