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晋中日报/2024 年/3 月/16 日/第 002 版要闻
关于晋中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 年 2 月 27 日在晋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晋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韩亮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晋中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查,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 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宏观形势带来的挑战,统筹经济增长、转型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和谐稳定。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增长实现新提升
工业发展步伐坚实。全市原煤产量达到 1.27 亿吨以上,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 775.5 亿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1154 户,新培育认定“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76 户,“ 晋兴板” 达到 102 家。服务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全力打造“ 夜经济” 生活集聚区,天美杉杉奥特莱斯、万达广场、雅园商业街等 13 个“ 夜经济” 集聚区提供摊点数 1505 个,入驻市场主体 1088 个。落实房地产、建筑业双“ 25 条” 和房地产防范化解风险“ 16 条”。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 2023 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寿阳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露香梨)标准化生产基地。文旅品牌活力焕发。推出“ 冬游晋中”
十大品牌、“ 锦绣太原 家国晋中” 六大主题等 72 条精品旅游线路。《又见平遥》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二)精准施策促转型,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提质。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累计推广甲醇汽车 5000 台,建成甲醇加注站近百座。晋能光伏年产 8GW 太阳能电池一期 4GW项目顺利投产。数字赋能驱动产业升级。全年新开通 5G 基站 2615 座,累计基站开通 8885 座。
11 户企业荣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称号。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积极推动、组织企业与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单独建设或合作共建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 101 个,实现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零的突破。
(三)抢抓机遇扩需求,项目推进实现新进展
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全市 146 个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 278 亿元,投资完成率 102.5%,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创新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市场化委托招商资金奖励办法,与精选的 18 个商协会签订了招商协议。市县领导干部带头走出去、引进来,全年招引项目 183 个,总投资 1325 亿元,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对外开放提质升级。开展“ 千企百展” 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第 133 届、134 届广交会,第九届上交会,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推动外贸企业密切与“ 一带一路” 国家的经贸合作交流。
(四)聚焦重点抓发展,深化改革达到新高度
第 1 页 共 6 页
开发区示范引领持续强化。与全省同步开展 4 次“ 三个一批” 活动,共铺排项目 269 个,总投资 870 亿元。各开发区大力开展“ 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 招商,综合运用展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 累计外出招商百余批次。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我市荣膺 “ 2023 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首创审管联动“ 五互” 工作机制,实现审管无缝衔接。能源革命全面深化。全市新建成 3 座智能化煤矿,寿阳新元煤矿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验收,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达到
555 万千瓦。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提升国企国资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国资监管机制,对标国省权责事项,结合我市实际对权责事项清单及授权放权事项进行调整。
(五)持续加力提品质,区域发展取得新成效
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以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为引领,紧扣“ 六个一体化”发展思路,推动年度合作事项落地见效。与山西中部城市群全域城市实现 100 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市城区新增绿地 46.8 万平方米。持续推进便民停车场建设,共计改造 2.6 万平方米。市城区完成城镇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 8.3 公里。乡村振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持续推进“ 一片一带一圈” 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的建设。新建“ 四好农村路” 374 公里,“ 太行一号” 旅游公路 220 公里。城乡饮用水监测实现县乡全覆盖,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均达到 100%。
(六)持之以恒抓治理,生态环境焕发新面貌
生态修复高质量推进。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市耕地面积 537.7 万亩,高于保护任务。全面完成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全市 166 个治理图斑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治理总面积 240.6 公顷。完成造林 46.8 万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 浓度同比改善率分别排全省第 3 位、第 1 位。7 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市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均为优先保护类,无受污染耕地,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100%。
(七)用心用情保民生,民生福祉取得新改善
就业机制不断健全。在全省率先实现零工市场“ 县县全覆盖”,全市零工市场累计提供零工岗位 19865 个。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1666 人,新增技能人才 17861 人、高技能人才 622 人。优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建立“ 121” 比学赶超考评机制,持续做好全省教育评价改革区域试点工作。新建 9 所公办幼儿园、3 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部完成,新增公办学位 2400 余个。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8.1%。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不断完善,全市共开通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药机构 4156 家,覆盖全市各县(区、市) 。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介休成为全国 8 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成功获得全国医养结合先进县称号。实现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县级二级中医医院占比达到82%。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6 个。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山西非遗博览会和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成功举办了晋中市第六届运动会,营造热烈浓厚的体育氛围。安全发展环境持续构建。 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实现 “ 双下降”。在全省率先推出设置政府防风险账户、开展物业费专户监管、落实开发贷资金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二、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晋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大力实施“ 156” 战略举措,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昂扬状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
第 2 页 共 6 页
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
社会稳定,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晋中篇章。
(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
加速工业转型发展。推进甲醇经济提速见效,加快 5000 台重卡进企业活动进程,创建甲醇绿色低碳运输示范县。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动全市煤炭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稳住全市煤炭基本盘,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 1.2 亿吨以上。以“ 5+3” 重点产业链和省市专业镇建设为抓手加速新兴特色产业培育。
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物流项目建设,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扩大中鼎物流园、祁县中通物流园等省级重点物流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中鼎物流中欧(中亚)班列拓展力度,形成辐射“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外贸新格局。
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立足太谷、寿阳两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政策先行优势,努力建成现代农业发展“ 排头兵”。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的示范龙头作用,引领有机旱作农业从种业、种植到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多元施策精准招商。围绕吉利汽车、尚太锂电和安泰集团三大省级重点产业链“ 链主” 企业,在加快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打造新能源电池制造全产业链晋中基地、加快建设精品特钢“ 零碳” 产业园等关键领域开展各类招商引资专题活动,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深耕产业细分领域,不断“ 延链、强链、补链”。
(二)以推动“ 三驾马车” 为核心,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按照“ 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 的原则,切实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促投资储备量和项目转化率稳步提高。加快推进普洛斯晋中智慧共享供应链中心、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产业园、嘉源谷国际贸易港等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消费提质扩容。推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组织我市老字号企业积极参加“ 中华老字号” 系列博览会。总结首批 12 个“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试点的经验,争取再创建一批便民服务商圈。推进乡村 e 镇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商龙头企业,不断提高运营水平。推动达限企业入统,力争推动 150 家批零住餐企业入统。
优化外贸外资发展结构。用好省级对外开放“ 1+N” 政策,向上争取外经贸专项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保障作用,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紧抓龙头企业。做好远大线材、广生胶囊等 16 户出口 5000 万以上重点企业,以及亮宇碳素石墨材料产业化等重点项目服务,有效稳定存量。
(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