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海日报/2024 年/3 月/15 日/第 010 版综合新闻
坚定不移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 奋力推进青海应急管理体系
和能力现代化
——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综述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
扛牢责任,奋楫笃行,以实绩实效护航高质量发展。自 2018 年机构改革以来,面对疫情灾情汛情叠加、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安全生产风险持续加大的复杂严峻形势,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全力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妥善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宁。2019 年-2023 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前五年均值分别下降 15.61%、
23.71%;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损房屋数量较前五年均值分别下降 58.52%、
70.68%、11.20%。连续 5 年未发生较大、连续 25 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连续 36 年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我省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五年来,我们奋力推进改革创新,符合青海实际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深入研究应急管理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问题,为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理清了思路,增添了信心。全面组建 8 个市州、45 个县级应急管理局,成立省级 6 大议事协调机构,构建省级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处置中枢,建立了风险联合会商研判、一体化防范救援、扁平化应急指挥等工作机制,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多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稳步推进青海省安全生产条例、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安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标准制修订。健全完善执法评议考核、案卷评查、安全生产执法十项硬措施、“ 双随机、一公开” 实施细则等系列执法制度体系。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 两个至上” 理念,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全省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达到 10 万余人,涵盖各行业领域,基本形成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和国家队,省级专业领域救援队伍为协同,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2 架救援型直升机实现常态化备勤,完成 116 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布局规划,划定所有市州应急救援航线,着力补齐航空救援短板。建立省级“ 1(青海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5(专项预案)+101(部门预案)” 应急预案体系,市县两级制修订总体预案 53 个、专项预案
916 个、部门预案 1999 个。各地区各部门应急演练场次逐年增加,2023 年突破 3500 余场。建成投用 79 座救灾物资储备库,现储生活类救灾物资可满足一次性转移安置 10 万人需求,投送时间控制在 10 小时内。积极推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全面建成省市县贯通的应急指挥信息网和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率先完成 17 处煤矿“ 电子封条” 建设联网,充分发挥危险化学品、三等以上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 智慧消防” 等信息平台作用,时时监控安全风险,随时作出警示提醒。
——五年来,我们着力落实“ 两个根本” 要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省委省政府高规格部署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青海建设“ 十个一” 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常抓严管长效机制,创新隐患排查治理“ 两单四表” 模式,落实国务院安委会 15 条硬措施
第 1 页 共 3 页
和我省 33 条举措,出台青海省“ 三管三必须” 实施细则和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细则,明确 19个新领域新业态安全监管责任,督促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 十个一” 责任制,运用行政执法、联合惩戒、事前问责等手段,以“ 硬措施”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 2023 行动等专项行动,不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标本兼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推广“ 互联网+执法”,2023 年应急管理系统隐患整改率、立案次数、收缴罚款额同比分别上升 14.13%、15.15%、147.43%,典型案例报送率 100%,超额报送 21 起,实现“ 三升一超全覆盖”,全省重点领域实现了煤矿“ 零事故”,城镇燃气“ 零死亡”,危化品持平,交通运输事故起数下降 13.9%,非煤矿山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37.5%、62.5%的良好成效。特别是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现“ 三下降”。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 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原则,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任务,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创建国家减灾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