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市场监管报/2024 年/3 月/21 日/第 001 版
着力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
——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王国明
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民营经济自身发展能力,练好“ 内功”。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把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能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下功夫,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动公司法修订中完善注册资本认缴登记管理制度。深入研究分析认缴登记制利弊,在公司法修订中,明确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 5 年内缴足,并强化股东出资责任、加强实缴信息公示刚性约束等,为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夯实法治基础。
2023 年 12 月 29 日,新修订的公司法颁布。市场监管总局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期,召开 8 个专题会议,赴北京和山东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地方登记机关等的意见建议,用 1 个月时间形成《国务院关于实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及时公开征求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 ,坚持源头预防,明确要求出资人配合登记机关进行身份核验,推进企业登记注册系统与国资产权登记系统对接,比对不一致的不予登记。坚持全程防控,针对假冒国企央企、知名民企和外商投资企业违法行为隐蔽性强、蔓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明确规定不予登记情形。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优化便利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规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秩序,明确企业名称争议裁决程序,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修订出台,充实信息公示、信用惩戒等方面的
规定,强化信息公示的刚性约束,规范民营企业内部治理。
开展信用提升行动
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加大信用培育力度,加快信用环境塑造,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开展信用合规建设,提高民营企业整体信用水平。2023 年,全国共开展教育培训 1.24 万场,出台细化措施文件 301 部,助力 2400 多万家经营主体以承诺方式取得许可或修复信用。
安徽开展信用提升行动, 抓好信用修复管理、 信用承诺管理和失信警示提醒等六项提升行动,
累计对 36.4 万家经营主体开展诚信教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