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东日报/2024 年/3 月/13 日/第 001 版
绿满山川谱新篇
——我市全方位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缪星
阳春三月,春风拂绿、万物生长。驾车行驶在闽东山间蜿蜒的公路上,车窗外绿树迎风而立、
葱茏俊秀,随处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绿色气息,焕发勃勃生机。
作为“ 三库+碳库” 绿色生态理念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35 年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逐绿前行,全方位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91.99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 68.46%),森林覆盖率 69.98%,森林蓄积量 5968.69 万立方米,居全省沿海设区市第一,荣获“ 国家森林城市” 称号,连续三年入榜“ 中国绿都”。
提升森林质量
增绿提质“ 水库”
近日,市绿化委、市林业局组织开展“ 我为宁德种棵树” ——宁德市 2024 年全民义务植树网络赠苗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今年来,全市林业部门向公众赠苗 6.2 万株。
“ 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只有通过植树造林,做大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林分质量,才能增绿提质‘ 水库’ 。” 市林业局从事营造林工作 37 年的李建春高级工程师介绍,X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厚植绿色家底,构建“ 绿色水库”,通过科学安排绿化用地、合理选择树种草种等,植树造林面积 212.02 万亩,森林蓄积量从 3010.71 万立方米增加至 5968.69 万立方米。
山高林密的绿色屏障防住了水土、涵养了水源、净化了水质。我市通过实施“ 江河流域生态林工程” 等,顺利助推国家水土保持工程、省级重点治理项目工程等建设,2023 年,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9.39 万亩, 重点流域优良水质、 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 100%,周宁县成为宁德市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同时,我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开展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 清零” 攻坚行动,完成 2013 年至 2022 年违法图斑查处整改 3946 个。在全省率先实施森林防火“ 三网一中心” 和“ 以水灭火”试点,在福安市建设无人机巡护省级试点项目等。另一方面,我市深入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共清除互花米草 75598 亩,营造修复红树林 1.9 万亩,全市现有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面积 37.24 万亩。有效筑牢海岸带生态屏障,实现从岸到海联动,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推进生态富民
着力壮大“ 钱库”
“ 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森林蕴含巨大的
木材资源,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我市充分激活森林物质财富,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市内多家“ 以竹代塑” 企业产品走出国门,深受欧美、东南亚采购商的青睐。同时,立足闽东气候、地理等优势,围绕周宁、屏南两县高山冷凉花卉产业,辐射做强特色花卉苗木产业,新建花卉设施 4.4 万平方米,培育优良苗木 569 万株。打造出了屏南棠口千亩花卉产业园、周宁浦源特色花卉小镇等产业园区,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 10.43 万亩,全产业链产值 34.73 亿元。稀缺多肉组培苗份额占全国 70%,文心兰销售份额占全国 65%。
我市还以“ 一县一品一特色” 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增收渠道。柘荣、屏南、寿宁、福安和周宁等县(市)被省林业局认定为 2022—2024 年创建林下经济重点
第 1 页 共 3 页
县。全市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达 120.99 万亩,带动农户 9.26 万户,产值 41.54 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深入挖掘生态服务价值,坚持保护挖掘森林文化,推动林业与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践行“ 三库+碳库” 生态理念示范区,建设完成黄振芳家庭林场“ 三库” 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暨全国首座“ 森林X校”。加快发展森林康养、山地运动、亲水休闲养生、湿地生态教育等多类型森林生态旅游。2022 年至今,旅游人数达 58.88 万人次,创收 5600多万元。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作为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林下经济正成为宁德乡村振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