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东方烟草报/2024 年/3 月/20 日/第 001 版
“ 稳” 字为先 “ 质” 字为要
——四川省局(公司)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冯俊霞
2023 年,四川烟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烟农数量连续两年正增长,烟农售烟户均收入 11.9 万元,加上多元经营,户均收入达到 14.4万元,烟区群众收入有保障;
推广“ 烟叶+N” 烟田耕作制度,推动烟田种植粮经作物 65 万亩,为“ 天府粮仓” 提供了 1.1亿公斤粮食,逐步实现“ 以烟稳粮、以烟促粮”;
打造安宁河流域 11 县(市)优质烟叶产业带,全省烟区上等烟比例明显提升,现代化供给体系不断优化;
四川烟草商业召开“ 提质量、优供给” 烟叶工作现场会,集聚众智制定涵盖 286 条具体举措的四川烟叶高质量发展策略库,各产区互学互鉴、互促互进,全省烟区整体推进进度达到 90%;
……
“ 十四五” 以来,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X组坚持把烟叶生产融入大农业发展,从ZZ高度、全局角度,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确了“ 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么种烟、为谁种烟” 四个方面的课题和“ 稳烟田、育主体、提质量、优供给” 策略体系,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烟区乡村全面振兴和烟农增收。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增强“ 稳” 的韧性
7 月采摘烟叶、10 月收割荞麦、12 月收获大豆,还常年饲养十几头猪,每年出栏 40 余头小猪⋯⋯ 38 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若水镇丰乐村村民邓霞一年到头忙个不停。
“ 去年我种了 64 亩烟叶,烟田里套种了 25 亩大豆,烟叶采摘后我又种了 20 亩荞麦,剩下的都种上了大麦。套种的大豆亩产量 150 公斤左右,能赚 1000 多元。部分作物用来喂猪,猪粪便可以作为天然肥料养护烟田,实现了多赢的效果。” 邓霞笑着介绍。
“ 十四五” 以来,凉山州局(公司)积极争取凉山州委、州政府支持,促成全州粮烟融合发展现场会召开。在多部门支持下,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出台粮烟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指导意见,建立了“ 州—县—乡—村—组” 五级协同联合保护机制,实现了烟田、农田共同规划、同步推进。
近年来,凉山州局(公司)因地制宜打造了粮烟、烟菜等轮作套种模式,既牢牢守住了国家的“ 粮袋子”,又充实了越来越多烟区群众的“ 钱袋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2023 年,四川烟区推广烟粮、烟油等“ 烟叶+N” 烟田耕作制度,推动烟田种植粮经作物 65 万亩。
为了推动产能布局不断优化,2023 年,四川烟区深入推进烟叶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凉攀烟区规模占比达 86%,打造安宁河流域 11 县(市)优质烟叶产业带,特色优质烟叶供给产能达到79%以上;聚力打造“ 重点县、万担乡、千亩村”,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率达 77%,同比提高 5 个百分点,规模化种植实现新提升。
烟农是烟叶生产发展的主体。2023 年,四川烟区更加注重“ 育主体” 的针对性,统筹抓好规模和质量,推动烟农适度规模种烟,加快培育高素质烟农,稳固一批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守诚信的烟农。
2023 年,凉山烟区探索构建了“ 共享用工” 劳务服务模式,建设烟农互助微型联盟 133 个、
第 1 页 共 2 页
烟农互助小组 1122 个,20 余万人实现就地就业。同时,凉山州局(公司)培育多元种植主体,推动将职业烟农培育纳入全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畴,培育职业烟农 1.3 万人、种烟能手 2300 余人。
提升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入村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