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重庆日报/2024 年/3 月/29 日/第 004 版
全面推动X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市国资委X委书记、主任曾菁华: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佘振芳
国有企业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突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
创新,培育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以“ 三攻坚一盘活” 改革突破为引领,努力交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分报表
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原创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行动,打通从科技强
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 月 26 日,市国资委X委书记、主任曾菁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属国企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X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要求
把握好五个方面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在曾菁华看来,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刻理解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要求。
首先是科技创新强。国有企业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突出加强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产业结构优。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产业上,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必须坚持产学研用贯通协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科技创新从“ 书架” 走上“ 货架”。
第三是发展方式新。新质生产力的本身是绿色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少、资源能
耗低的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第四是体制机制活。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 必须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尊重和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授权放活激发企业动力活力。
第五是人才保障有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生产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空间。
把国企止损治亏放在首位
淘汰落后生产力
“ 要以‘ 三攻坚一盘活’ 改革突破为引领,努力交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分报表。”
曾菁华说。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发出推进“ 三攻坚一盘活” 改革突破的动员令。市国资委将按照“ 止损、瘦身、提质、增效” 思路,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国企止损治亏、瘦身健体、做优主业等深化改革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政策优化、机制完善、工作协同,加快推动国企功能、优势、体制机制重塑,建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国企,更好担当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使命责任。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曾菁华说,首先是坚决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以开展“ 三清三减三增”
第 1 页 共 3 页
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市场化、科学化、专业化手段优化调整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生产资料配
置,促进生产力发展。
“ 要把国企止损治亏放在首位。” 曾菁华介绍,采取关闭注销、破产清算、重组整合、吸收合并、股权转让等措施迅速止住企业“ 出血点”,淘汰落后生产力,推动国有企业卸掉“ 包袱”、轻装上阵。推动瘦身健体做强主责主业。梳理企业核心功能业务,大力压缩企业管理层级,全面出清“ 三无” 企业,打造精干高效总部,推动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引导企业聚焦主业、深耕一域,积累形成拳头产品、塑造竞争优势。高效盘活资产提升利用效率。推动市属国企全部制定盘活计划,建立存量资产盘活台账,加大资产确权力度,多种方式推进存量资产盘活,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升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
强化国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推动产业创新
“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赖于科技进步。” 曾菁华表示,将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原创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行动,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发挥原创技术需求牵引作用,滚动编制年度原创技术需求清单,加强关键核心研发攻关。
曾菁华认为,要发挥国有企业产业链“ 链长” 作用,在氢燃料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