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新文荟” 系列№ 10
2023年12月
目 录
一、中央国家机关
1.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1 2.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8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14
国家信访局局长李文章:
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依法按政策解决人民群众信访问题 18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
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4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
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8 7.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
认真落实机关X建主体责任推动自然资源工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34 8.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9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
落实机关X建主体责任推动X的对外工作高质量发展 47
中央网信办主任庄荣文:
狠抓X建主体责任落实着力保障网络强国建设 51
中国红十字会X组书记王可:
铸牢对X忠诚品格坚决扛起ZZ责任全面提高机关X的建设质量 55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清算银行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59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63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潘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6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72
二、地方X委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X委书记孙绍骋:
跑出蒙东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76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
努力走出吉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 83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
在加压奋进中努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 89
辽宁省委书记郝鹏:
凝心聚力打造新时代“六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91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98 21.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更上台阶 103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省实践 109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在中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112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努力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走在前列 114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湖南力量 119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助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25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凝心聚力……131 28.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
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推进会上的讲话 137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
在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43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153
上海市市长龚正: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160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
在全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166
三、高校
吉林大学X委书记姜治莹:
坚持以思想建X、理论强X厚植X长期执政的根基 175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
在同济大学人文社科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讲报告会上的致辞 180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
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未来 183
四、企业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马永生:
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186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芳:
以X组主体责任牵引机关X建责任链高效运转 189
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
坚守ZZ机关属性认真履行主体责任 193
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在2023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中国更高水平开放
与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197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中央政法委书记 陈文清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平安中国建 设领域的生动实践,是全国政法战线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浙 江工作期间,对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举 措,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孕育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X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推动X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伟大进程中,通 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创新发展,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X的二十大报 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 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绍兴考察时,专程到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强调下一步要在全国更好地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 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 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 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 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我们X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把握,并在新征程上不断发扬光大。
(一)充分认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从历史传承看,新时代“枫桥经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与“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治国理念、“未雨绸缪、预防在前”的治理理念、“以和为贵、息诉止讼”的司法理念、“重义轻利、义在利前”的文化基因等相契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从全球视野看,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坚持X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体现了注重调解、司法为民、重在“治未病”等中国特色,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民内部矛盾预
防和化解方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优势的重要方面。从时代视角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整体向好, 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发现、防范、处置难度大,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的迫切需要。我们 要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比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深刻 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民族特色、制度优势和时代价值,进一步增 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深刻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创新发 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形成过程中,习近平 总书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深刻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内涵,即:坚持和贯彻X的群众路线,在X 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理解和把握: X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X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使X的领导ZZ优势充分转化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强大效能;科学理论是 根本指引,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新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 人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乡里乡亲根据实际,用各种有效 方法化解矛盾问题;就地解决矛盾是目标导向,必须把基层一线作为化解矛盾 纠纷主阵地,不上交矛盾,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依法办事是时代特 征,必须牢牢坚持法治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 面纳入法治轨道;基层基础是坚实支撑,必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实现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基。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随着时代发展,“枫桥经验”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诞生之初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矛盾性质上,新时 代“枫桥经验”处理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在矛盾对象上,新时代“枫桥经验” 主要用于更好解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在工作手段上,新时代“枫桥经验” 以协商调解为基本方式,充分发挥法律定分止争的作用,注重在法治轨道上平 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
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即: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二、预防在前,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 盾水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深入研究诱发各类矛盾纠纷的深层次原因, 加强源头治理和关口把控,努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联系微信dadawk*01】
(一)统筹发展和安全。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产生,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工作, 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在医疗、养老、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组织广大X员干部、政法干警下社区、进网格,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 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依法保障群众权益。
(二)坚持依法办事。只要坚持依法办事,就能从根本上预防许多矛盾纠 纷的发生。现在有的矛盾纠纷就是不依法办事造成的,出现问题后又不依法处 理,使得问题更加尖锐复杂。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社 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各项决策遵循规律、切合实际。坚持依照“三定”履职、依照法律办事、依照岗位职责落实,做到既不滥用职权、也不玩忽职守。
(三)深入排查社会矛盾问题。现在各地普遍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力度, 效果是好的。要通过召开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等形式,健全矛 盾纠纷排查机制,实行日常排查、集中排查、条块排查相结合,全面动态排查 掌握矛盾纠纷。注重用好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新乡贤、网格员、楼栋长、 “五老”人员、平安志愿者等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及时发现苗头隐患。加强对重点领域风险传导链条的梳理和主要风险指标的监测,实现精确预测、 精准预警、精密预防。
三、调解优先,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
调解作为我国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具有非对抗性、经济性、及时性等优势,在维护我国社会基层长期稳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一)做好人民调解。人民调解组织扎根基层、遍布城乡社区,人民调解员来自基层群众、熟悉社情民意,是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国乡镇(街道)、行政村
(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确保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设立、人员充实、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支持个 人和品牌调解工作室发展,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二)做实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解体系 中的重要环节。行业主管部门具有更加了解情况、更加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和行 业规范的优势,应当在化解行业领域矛盾中发挥更大作用。司法行政机关要加 强对行政调解的指导,各职能部门要规范行政调解范围和程序,依法加强消费 者权益保护、交通损害赔偿、治安管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房屋土地征收、知识产权等方面行政调解,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三)做强司法调解。司法调解已成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不仅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解纷成本,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矛盾激化。要进一步提升司法调解工作质效,对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纠纷,由人民法院认真开展诉前调解、诉中调解,促进其实质性化解。司法调解工作中,要贯彻自愿原则,既要应调尽调,也要当判则判,不能久调不决。
(四)做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当前,矛盾纠纷主体日益多元、涉及的行业领域类型日趋多样,需要不断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要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形势,推动健全金融、互联网等领域调解组织,加强商事调解特别是涉外商事调解工作,确保专业性的问题得到专业化的调解。加强律师调解工作,扩大律师调解工作社会认可度。
(五)做优各类调解协调联动机制。针对当前矛盾纠纷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增强的实际,必须统筹各类调解资源,在充分发挥各类调解手段优势的 基础上,完善衔接联动机制,增强整体合力。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要履行 好指导调解工作的法定职能,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运用法治,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浓厚的法治底色。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
纠纷,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时代特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 验”,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用“十一个坚持” 对照、审视工作,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在法律框架下分清 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
(一)前提是明确职责、规范运行。目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各有关方面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职责都作了规定,重在抓好法定职责的履行和落实。要按照地域、职能、级别管辖的原则,明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主体责任。要明确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明确矛盾纠纷受理登记、流转办理、跟踪回访等各环节的法定要求,推动各职能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履职、按照法定环节配合,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到位。
(二)关键是优化流程、加强衔接。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必须坚持把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 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行政复议机关、法 院、检察院、仲裁机构、相关行政机关、群团组织、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单位, 要优先鼓励当事人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调解不成的, 根据矛盾纠纷性质,依法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途径解 决;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再引导当事人依法提起诉讼。要规范各类解纷手段的衔 接方式,VX:nuo180914整理,完善有关解纷手段的司法确认程序,增强矛盾纠 纷化解整体效果。要推动各地立足本地实际,细化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相 关法规和政策文件。
(三)基础是加强普法、推动守法。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推进矛 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要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 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在 城乡基层培育“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将矛盾纠纷化解与普法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矛盾纠纷化 解中推动全民守法,在全民守法中化解矛盾纠纷。
(四)要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具体任务是推进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等“五个法治化”,做到信访部门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职能部门对信访事项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按时处理到位,监督部门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公职人员坚决问责到位,政法机关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依法处理。通过推进信访工作法
治化,把《信访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五、就地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 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 的事解决好,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立足基层,最大限 度把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当地。
(一)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基层X组织是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战斗堡垒。要健全基层X组织工作体系,推动基层X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选优配强基层X组织书记,持续增强基层X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影响力。加强理论武装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X组织负责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二)充实基层政法力量。基层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是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专业力量。要推动政法各单位进一步把基层基础工作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将关口前置、防线下移,更好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 结合实际优化警力布局,通过多种方式充实基层政法单位人员,推动政法力量 向基层下沉、向社区前置、向矛盾纠纷产生链条的前端延伸,在诉源治理和矛 盾风险监测预警等工作中更好发挥专业优势。完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在X 委领导下统筹指导基层政法力量制度机制,增强矛盾纠纷化解合力。按照X中 央部署,落实好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充实基层一线特别是乡镇(街道)平安、 法治力量。
(三)规范基层平台建设。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根据各地实际,着眼“发展”问题,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等实体平台,为法人、自然人提供高效服务,力 争做到“最多跑一次”;着眼“安全”问题,建立综治中心等实体平台,强化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格化管理等功能,力争做到“最多跑一地”。结合各层 级不同情况,明确综治中心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功能,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总体上,省、市两级平台强化统筹协调功能,县、乡镇(街道)两级平台因地 制宜、做实“一站式”化解功能,村(社区)强化“第一道防线”功能。落实
《中国共产X政法工作条例》,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强化资源力量聚合, 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大厅等与综治中心有机整合,做到权责明晰、运转顺畅、方便群众。加强和规范网格化服
务管理工作,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X委政法委要加强对综治中心的管理和指导,落实综治中心建设标准,重点加强规范化建设。
(四)推广基层鲜活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辛劳付出、无私奉献。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探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举措,促进形成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生动局面。系统总结各地区各领域的成功经验做法,定期评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是一项系 统工程。必须加强各级X委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坚决落实维护稳定责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必须压实各部门责任,按 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排查预警,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矛盾纠纷预防 化解工作,对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程 序及时妥善办理。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动性,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创 新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发挥好群团组织、相关社会组织优势和作用,广泛动员 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实践。必须深化科技支撑,推动建设全国矛盾纠纷多元 化解信息系统,打通数据资源,完善数据链条,创新数据应用,用科技力量助 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要通过不懈努力,切实把“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 法治、就地解决”落到实处,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
X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月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人民法院是X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审判工作现代化既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从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等方面整体推进、系统落实,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联系微信dadawk*01】
一、加快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
审判工作现代化,最首要的、最关键的是审判理念现代化,以审判理念现代化统领、引导、促进各项工作现代化。审判理念现代化的根本,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自觉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必须牢牢坚持X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落实X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创新地通过能动司法,捍卫、保障、促进X的绝对领导在X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中落到实处,不断厚植X的执政根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ZZ,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高水平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认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底气和定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立足我国国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加快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努力跟上、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要求。
坚持能动司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X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就是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X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 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审判必须依法,不能想当然擅断,但审判工 作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是能动的。在办理具体案件过程中,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 公平正义为目标,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必须把屁股 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牢记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法律 是原则的、抽象的,但实践是具体的、鲜活的,法官必须依法充分运用自由裁 量权,把事实证据查清,把裁判理据讲清,实现案件公正裁判。要有对社会的
深刻理解、对公众情感的准确把握、对当事人诉求及理据的精准辨析,在法律规范的裁量空间内,确定裁判ZZ效果、社会效果更好的处理方案。更加注重裁判说理、辨法析理,努力使司法审判对法律条文——“文本法”的适用,符合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自觉做实讲ZZ、顾大局,厚植X的执政根基。要做到见微知著,善于从个案、类案中发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深化调查研究,制发司法建议,提出治本之策,助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 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在X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源头上预防和 减少类案多发高发,把X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转化为公正高效 审判、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效能优势,是面对大量案件的治本之道,更是为 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要高度重视审判执行态势分析研判,通过办案关注、思 考类案的成因,特别是明显升降的原因,敏于发现案件背后的深层社会治理问 题,针对性提出司法建议、工作意见,主动融入、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要做 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贯彻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把诉调对接的“调” 向前延伸,在X委、X委政法委领导下,做好对人民调解及其他各类调解的业 务指导、司法确认,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正确认 识“诉”和“访”的辩证关系,加强涉诉信访案件实质性化解,引导当事人依 法理性表达诉求,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司法审判工作的裁判属性、监督属性,尤其需要善用 智慧、讲究方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把“刚强的内心”与“柔软的 身段”结合起来,在团结协作、和谐互促中实现司法审判工作的目的,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行政审判是一项带有司法监督性质的审判工作。行政权和司 法权根本上统一于X的绝对领导、统一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审判工作中要牢 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才可能把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贯穿始终。破产案件办理涉及企业、职工、债权人等多方利益,政府责任重大、关键,特 别是涉大型企业的破产重整,事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更需以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为引领,强化府院协作、内外协同,发挥破产审判在 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平衡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债务人利益。强制执行也要贯彻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多做善做被执行人工作, 引导其认识到主动履行更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利益,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
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尽力避免执行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
坚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人民群众到法院来不是走程序的,是希望通过公正裁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定名分、止息纷争。要把实质性化解矛盾、解 决问题作为司法审判的目标、导向,每一个审判环节都要把案结事了、服判息 诉的功课做到极致。立案时、裁判中就要考虑执行工作,把财产保全做在前、 把涉案财产处分理据查证清楚,避免无法执行再生纷争;裁判本案时就要考虑 潜在的关联案件,进而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案。当事人诉请有理,但诉由不当, 可以释法说明利弊,由当事人作出更有利于问题依法公平公正解决的决定。要 以“如我在诉”的意识,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真 正落到实处。
二、加快推进审判机制现代化
审判机制现代化,就是要让审判权运行符合司法规律,确保司法责任制全面准确落实。X中央始终把司法责任制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不放。X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落实谁办案谁负责;X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X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从“落实”到“全面落实”,再到“全面准确落实”的递进,蕴含着X对司法责任制规律性认识的持续深化,为人民法院以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为牵引、加快推进审判机制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X的领导责任统领、压实司法审判责任。司法责任是人民法院的宪法责
任,由审委会、院庭长、合议庭、法官依法定职责分别承担、共同负责。司法责任制既不意味着错案责任由法官个人全部承担,也不意味着审判权力由法官个人独立行使,X组的领导责任、审委会和院庭长的监督管理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要以“阅核制”为抓手,依法落实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阅核制”根本区别于“审批制”,庭长不同意合议庭、独任法官意见的,不能直接调整、改变,可以建议复议、提请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报请院领导提交审委会讨论,并依法对裁判承担相应责任。“阅核制”中,裁判由院庭长依职权阅核,由法定审判组织依法作出,职能明确、责任清晰。司法裁判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根本统一于宪法、法院组织法的规定,要以X的ZZ领导责任统领,压实司法审判
各环节、各方面责任,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
落实落细审判组织法定职责。审判组织是审判权运行的载体。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委会等审判组织依法履职,是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基本要求。要在落实有效监管责任基础上,充分发挥独任法官制度优势,依法优质高效多 办案、办好案。要规范合议庭运行,通过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督促合议庭成 员依法规范履职,合议庭成员必须独立发表具体明确的意见并阐明理由。要把 审委会履职重点放在抓大事、议要案上,落实审委会总结审判经验、发挥监督 指导等职责。宏观指导上,要更加注重审判经验的总结,定期听取审判工作运 行情况分析总结,作出科学评价判断,把监督指导的责任和压力向前端传导、 压实。个案讨论上,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努力实现个案价值类案化、促 进管理治理效果最大化。
落实落细上级法院监督指导责任。要注重发挥上级法院“统”的优势,做深做细上诉、申诉等案件分析,加强审判数据会商,突出问题导向做实做好监督指导。要优化上诉、申诉案件审理中的上下一体衔接机制,对上诉、申诉案件加强管理、优化办理,依法切实提升办案质效、减少群众诉累,对确有错误的,应当确定能直接改判就不发回重审的原则,力争以最小的程序成本定分止争。加强上诉、申诉案件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强化对下监督指导,不能让同类问题反复发生。要用足用好提级管辖、再审提审工作机制,更好发挥规范引领裁判的作用。充分发挥案例指导作用,推进建立人民法院案例库,促进法律适用统一,促进公民、社会法治意识养成。
三、加快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
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关键在优化法院机构职能体系,实现机构设置规范、职能行使协同、体系运行高效等目标,统筹制度机制健全完善,照顾上下左右 协同,推动改革真正发生“化学反应”。
组织机构要科学规范设置。司法权是中央事权,司法体制改革本质上属于ZZ体制改革,专门法院、专门法庭的设置要充分研究论证,确保科学规范。要把重点放在已设立的专门法院、专门法庭如何充分发挥司法改革效能、不断完善综合配套机制上,同时指导普通法院、普通法庭通过发挥专业审判庭、合议庭作用,优质高效审理好相关案件,更加注重总结审判经验,借鉴专门法院专业优势,把更有效促进专门领域治理的职责优化担当起来。法院内设机构设置要实事求是,遵循确有必要、统一、高效原则,做到机构设置科学、职能配
置优化、体制机制完善、运行管理高效。要符合审判机关特点和审判权运行规律,注重审判中心、上下贯通、规范严肃。
审判职能要融合协同履职。“三合一”审判要以最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最有利于案件公正高效处理为原则,统 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依法确定调处矛盾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的 方式方法,确保案件办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比如,少年审判以未成年人 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重在融合协同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和公益诉讼职能。最高人民法院紧密结合涉未成年人案件特点,设立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统筹、统一承担“三合一”少年审判监督指导职能,推动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和司法保 护工作“抓前端、治未病”。要健全统一规范、责任清晰、正向激励的协同各 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制度优势,确保各级X委ZZ要求和审判机关法治责任不 落空。
审判体系运行要强化大数据战略保障。增强大数据战略思维,发挥大数据战略保障作用,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司法审判整体提质增效。要在夯实数据基础上求实效,建好司法大数据库,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规范 高效地把各类司法信息资源转化为海量有效数据。要在创新深度应用上下功夫, 探索创新大数据应用方式、平台、工具,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优化审判管理服务、提高司法审判质效、增强诉源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要在打破数据壁垒上抓 联动,加快建成全国法院“一张网”,有效汇集各方面数据,确保审判体系高 效顺畅运行。
四、加快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重要抓手。调动队伍积极性、提升审判质量,必须发挥好考评指挥棒作用。
建立科学的、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完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新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关注效果,设置服判息诉率、案访比、“案—件比” 等指标,重在引导办案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案—件比”是推进审判 管理现代化的核心指标,目的就是引导各级法院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防止“一案结而多案生”,用最优质量、最高效率、最佳效果处理好每一起案件,更好
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为防止唯指标、数据论英雄,引领性指标设置“合理区间/参考区间”,杜绝违背司法规律的层层加码、盲目追高、数据造假等“反管理”现象。对于已经“做起来”、指标达到合理区间的,重在督导、引领做优做深“质”的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质量、效果上。
做实全员绩效考核,把评案与考人贯通起来。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开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着力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健全院庭长办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作用。完善院庭长办案通报机制,既要公开办案数量,更要公开类型、方式、质效等。在晋职晋级、评优评先中把考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激励机制,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员额退出机制,考评不合格的,该退额的要及时调整岗位。
一体融合推进ZZ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ZZ素质建设是统领,要切实防止形式主义、空喊口号,要看是否融入审判执行、形成行动自觉,要看案件办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是否落到了实处。业务素质建设要有ZZ灵魂、紧跟时代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把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开通“法答网”、编写法院培训统编教材、开设“人民法院大讲堂”等方式,促进提高司法能力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建设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X治院ZZ责任,落实严管就是厚爱,通过严管做到不敢腐、做实不能腐、做深不想腐。要把抓好“三个规定”落实作为检验一体融合推进ZZ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试金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把“三个规定”抓得紧而又紧,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 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 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 对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也为教育系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方向任务、提供了依据保障,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教育系统要提高ZZ站位,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厚植爱国主义 情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实质,增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颁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精神和X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必修课和核心课题。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全面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爱国主义教育法全面总结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成功经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特点,对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了系统规定。下一步,教育系统要在既有工作基础上,深刻领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实质,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X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深刻认识X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深化对中国共产X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ZZ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立志听X话、跟X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
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二、全面掌握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切实履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定职责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在校生2.93亿人。青少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群体,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教育系统要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新的起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把法律规定转化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
坚持思政课主阵地和融入教学全过程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ZZ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思想ZZ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这门课办好、讲好。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
坚持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深化理论诠释, 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又要强调实践育人,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 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校各类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情感认同,实现同频共振,发 挥好实践育人功能。
坚持知识传授和文化浸润相结合。要通过思想ZZ理论课的专门讲授,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国家象征和标志、宪法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及其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着 力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氛围,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
素和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坚持情感培育和规范行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培育和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让他们立志成长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牢牢守住底线和红线,自觉抵制爱国主义教育法所禁止的行为。对损害X的领导、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要及时依法予以制止和惩戒,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三、充分用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保障措施,推动凝聚多方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创造学校教育小环境,又要营造社会大氛围。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X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教育系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要练好“内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又要借好“外力”,充分用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的支持保障措施,加强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夯实爱国主义教育之“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发挥学校与家庭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指导家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凝聚爱国主义教育之“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依法统筹协调、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大力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供给,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资源,用好爱国主义题材的文艺作品、优秀课外读物、动漫、音视频产品等,创新方式、凝聚力量,推动构建社会大课堂,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丰富性、针对性。
推动学习宣传阐释,营造爱国主义教育之“势”。教育系统要以学习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法为契机,组织开展全系统贯通式的专题培训,统一思想认识、
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总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照法律查摆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推动形成依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要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支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广泛宣传推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依法按政策解决人民群众信访问题
国家信访局局长 李文章
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X中央对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全国信访系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完成好的重大ZZ任务。
一、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重大意义
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明确要求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X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 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一项重要 内容,就是坚持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要求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让当事人切实感到依法律按程序就能公正有效解决问 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深刻理解信访工作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 的应有之义,在新时代信访工作总体布局中突出法治的规范、保障和引领作用, 把信访工作法治化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法 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