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闽南日报/2024 年/4 月/9 日/第 006 版文旅
东山县前楼镇:念好“山海经” 唱响“旅游曲”
本报记者 王怡婧 通讯员 林华香 欧东茵
山海人文,田园美宿,生态前楼。前楼镇位于东山县西南部,海洋资源丰富,内陆田园风光
秀丽,乡村特色资源荟萃。
近年来,前楼镇积极融入东山县全域旅游发展,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挖掘山海特色资源,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海上餐厅、 休闲渔排、 品质民宿、 乡村采摘……传统的渔业小镇念好 “山海经” ,唱响“旅游曲” ,走出了一条农渔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
靠海吃海 探索渔旅融合新路子
前楼镇下西坑村是漳州首个生态养殖村,海水养殖年产值超 2 亿元。近年来,下西坑村发挥靠海吃海优势,迈出了渔旅融合、转型发展的第一步。
清明假期,临近饭点时,在下西坑村码头,一些游客搭乘快艇前往海上餐厅就餐。下西坑海鲜饭店是当地最早开业的海上餐厅之一,老板陈瑞香告诉记者:“餐厅位于海上,海鲜现买现捞,客人可以一边实现‘海鲜自由’ ,一边欣赏海景。客人主要来自厦门、广东、浙江等地。夏季最热闹的时候,我们一天要接待超过 1000 位客人。”
码头边依次排列着 3 家休闲渔排,在这里,游客能体验摩托艇、冲浪、海上捕鱼、灯照小管、夜钓、潜水等十余种项目。怡情休闲渔排开业于 2018 年,老板许炎峰是一位鲍鱼养殖户,每年 5月养殖淡季来临,他便利用这一闲暇时间吃上“旅游饭” 。“来体验海上项目的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群体以年轻人为主。暑假时,最高峰一天可以接待近 300 位客人,生意很不错。 ”许炎峰透露。
“近年来,我们抓住每年 5 月至 10 月是海水养殖淡季的关键节点,积极布局海上餐厅和渔排体验业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有 3 家海上餐厅、3 家休闲渔排。近两年,村年均接待游客 60 万人次,村年均旅游收入 75 万元。”下西坑村X支部书记许桂喜表示。
与下西坑村毗邻的顶上村则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了远近闻名的“海钓圣地” ,每年都吸引众多海钓爱好者前来垂钓。 “顶上村临近海域属于内海,风浪小,海钓更安全,渐渐就在海钓圈里小有名气。 ”顶上村X支部书记吴明光说,很多外地的海钓爱好者会向当地村民租借快艇,或直接买一艘快艇寄存在村里,来此地海钓时再乘船出海。 “近两年,寄存在村里的快艇至少有两百艘,无论是租赁还是寄存的形式,都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吴明光表示。
一村一品 串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前楼镇岱南村的白芦笋保育研学基地,15 亩的白芦笋陆续成熟。走近一看,只见每棵芦笋旁都冒出了一个小土包,扒开土包,白芦笋的嫩茎就露了出来,通体洁白。
岱南村是东山最大的芦笋生产地,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就开始引入芦笋种植。2023 年,岱南村结合村内白芦笋产业特色,投建白芦笋保育研学基地,发展乡村采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