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钦州日报/2024 年/4 月/23 日/第 003 版X建周刊
让人才进村“ 授人以渔”
——灵山县佛子镇X建引领“ 人才” 链助推鱼苗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鹏钧 通讯员 蔡华松
“ 我们将进一步按需施策,做好乌原鲤、暗色唇鲮、长鳍光唇鱼等珍稀濒危鱼类人工繁育技术指导⋯⋯” 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勇说道。
2024 年 3 月, 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珠江流域种质资源分库专家来到 “ 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灵山县佛子镇开展珍稀濒危鱼类人工繁育合作,围绕良种场运行、养殖品种选择、养殖模式建立、珍稀濒危鱼类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讨。
佛子镇实丰养殖基地是全国第一个培育暗色唇鲮等土著鱼,濒危稀有品种的人工孵化基地,也是广西暗色唇鲮良种场、广西地方特色鱼类种质资源场,2023 年成功挂牌“ 土著鱼类保种、繁育试验基地” 和“ 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这是灵山县佛子镇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助力鱼苗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X建链带动人才链
近年来,灵山县佛子镇立足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聚焦鱼苗孵化、销售等多个环节,以X建
链带动人才链,引导广大专家人才服务和支撑鱼苗产业转型升级。
“ 我们要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内涵,解锁产业振兴‘ 新’ 力量,争取早日将灵山鱼苗培育成‘ 桂字号’ 农业品牌。” 佛子镇X委书记宁毅说。
人才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佛子镇X委不断深化拓展产业人才驿站运行机制,建立“ 一站四组一试验田” 模式,在实丰暗色唇鲮良种场等生产基地建立“ 人才试验田”,深化专家人才“ 编组进站”、科技特派员“ 送技下乡” 等活动,不断发挥对外联络、技术培训、需求收集、社会服务等 4 个功能组作用服务鱼苗产业发展。
推动X旗在人才链上高高飘扬。通过“ 农户点单+驿站派单+专家送单” 的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帮扶 203 场次,突破了草鱼、鲢鱼、鳙鱼等品种一年多次繁殖、低温环境下鱼苗孵化、名优濒危鱼种、土著鱼、观赏鱼繁育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累计解决鱼苗繁育、产销渠道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