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 年/4 月/30 日/第 002 版要闻
执法更精准 帮扶更到位
——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行动
本报评论员 执笔 范荣义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安全生产必须跟上脚步。近年来,传统企业加速转型,多行业、多技术加速融合,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安全生产风险日益凸显,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生产安全需求。一系列问题因重特大事故而暴露,有的企业之所以敢知法犯法、铤而走险,与安全监管执法走形式、走过场,执法不精准、帮扶不到位密切相关。
如何破题?202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相关部门应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坚持严格执法和指导帮扶服务相结合,提高整体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署开展 “ 八大行动”,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行动正在其中。
“ 执法” 与“ 服务”,两者绝非相互对立,实则相互统一。“ 执法” 强调的是强制性,注重的是权威性;“ 服务” 强调的是人性化,注重的是舒适性。两者的特征表现或许不同,但“ 执法”和“ 服务” 的最终目的始终是一致的,即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安全生产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行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实现安全生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举报工作。X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必须引导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合力攻坚。当前,要充分发挥举报奖励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社会公众、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参与举报工作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环境,织就排查消除风险隐患的“ 天罗地网”。同时,企业要引导职工增强安全意识。有些问题隐患只有企业内部人员,甚至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的人员才了解,如果企业人员不主动发现并消除,只等着外部监管力量去发现,极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