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 年/4 月/11 日/第 007 版科技
唱响“ 好声音” 打造“ 新赛道”
——2024 年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协调会综述
本报记者 杨旋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不断提升科普能力建设,加大优质科普服务供给,科普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等领域取得进展。
但随着社会公众多元化科普需求的凸显、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该如何推进?我们可以从 2024 年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协调会上找到答案。
打造品牌 扩大影响力
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自然资源部深入贯彻落实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十四五” 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 要求,按照自然资源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的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 十四五” 工作方案》有关任务部署,紧扣时代主题,不断创新科普方式,打造科普品牌,走出了一条“ 接地气、有特色” 的科普之路。
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勤胜在会上介绍,2023 年,自然资源部积极响应和参与“ 全国科技活动周” ,首次组织开展了“ 科技与自然同行” 的自然资源科技活动周,在江苏徐州举办了主场活动,与抖音官方合作,在抖音主页设置开屏页面,开设话题专区“ 自然资源科技活动周” ,期间话题视频播放量超 2.3 亿次。同时,组织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科普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以及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部科技创新平台等科普阵地,开展了院士公开课、地质研学游、创新成果展、科普大篷车等 40 余场特色科普活动,开启了“ 科技与自然双向奔赴”
的第一篇章。
在“ 世界地球日”“ 世界海洋日”“ 全国土地日”“ 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 等主题日活动,自然资源部联合地方政府举办主场活动,组织自然资源系统相关单位、科普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国范围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在常态化的主题日科普活动中,不断创新形式,扩大自然资源科普影响力。2023 年“ 世界地球日” 期间,微博话题“ 第 54 个世界地球日”“ 守护地球行动指南” 和短视频“ 这是一个不能流浪的地球” 等,累计阅读量超 5 亿人次,参与人次创新高。
每年自然资源部都会推出特色科普活动,通过举办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 举办自然资源科普微视频大赛、 开展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图书评选推介等活动,向全社会科普自然科学知识、 相关政策,让公众更加了解资源国情,进一步激发全社会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意识。
打造精品科普图书,用地图讲好美丽中国故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普特色。集团业务管理中心部长卜庆华在会上分享,他们策划出版的原创科普丛书《生态第一课· 写给青少年的绿水青山》,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海八大自然资源要素,向青少年普及生态知识,增强他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该丛书还获得了中宣部 2023 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荣誉。
2023 年,自然资源部、科技部联合评选出 50 家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包含了自然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地质公园、科研单位等不同类型,这些“ 国字头” 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进一步提升了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此外,还评选出 30 家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通过构建不同层次、类别多样的自然资源行业特色的科普基地,不断加强自然资源科普服务效能。
第 1 页 共 3 页
搭建矩阵 凝聚传播合力
为更好促进自然科普工作,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自然资源部创新科普工作模式,2020 年建立了科普协同工作机制,在科技发展司的指导下,通过聚合中国地质博物馆、部宣教中心、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联合中国地质图书馆、大地出版社、地图出版社、海洋出版社,以及自然资源各学科领域学会、协会等部系统内科普工作优势单位,搭建了多层次的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