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呼和浩特日报(汉)/2024 年/4 月/8 日/第 001 版
碧水绕城入画来
——我市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武子暄
春暖花开,漫步在大黑河畔,阳光洒向湖面,一片波光粼粼,成群的候鸟在水中觅食,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三三两两走来,尽情享受着优美环境带来的畅快。这是我市全力以赴坚决打赢“ 碧水保卫战” 让良好生态环境惠及百姓的最直观体现。
城市因水而兴。近年来,我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效有目共睹。 2023 年, 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 52 万吨/日增加到 64 万吨/日。 建成污水管网 800公里、雨水管网 1298 公里。完成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 132 家企业清理整治和 21 个“ 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 17 年 100%达标。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消劣,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极差比例下降为 12.5%。建成区黑臭水体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 动态清零”。我市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金山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化工园区地下水管控修复试点,“ 无废城市” 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
“ 以前我们村附近有一条‘ 臭水沟’ ,黑乎乎的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每次路过都很闹心,村子里也是随处可见乱扔的垃圾,经过这些年不断地整治,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沟,村里污水排放也有了专门的处理设施,现在我们在这里生活很舒心。” 玉泉区辛辛板村村民李秀秀说。
村民这一从闹心到舒心的转变,离不开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2021 年,我市制定了 9 个旗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 2023 年, 市生态环境局又启动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推动协同治理,坚持“ 户改造、村收集、乡处理、县保障” 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选择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户收集拉运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 “ 污水处理厂(站)覆盖一部分,铺设管网或拉运集中处理一部分,结合户改厕资源化消纳一部分,黑灰水并治,严禁直排外环境。” 市生态环境局监督管理科科长刘文君说。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改厕 16 万余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到 5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10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 83%。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占比达到 99%。截至 2023 年底,我市已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审核的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累计达到 599 个。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到 60%的底线要求,黑臭水体治理率高达 100%,生活饮用水源地建设规范率达到 80%以上。
全市现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5 个。2022 年,市本级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南,旗县区也依据各自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各具特色的运行管护制度。
全方位加强城区再生水循环利用
用好再生水,让“ 废水” 不“ 废”。记者从呼和浩特春华再生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2023 年, 首府城区再生水生产总量为 165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