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时期安塞马家沟村的读报活动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教育活动。读报作为群众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萌发于建X初期,土地革命时期扩展为读报运动,延安时期更加深入群众,通过将个人读报行为上升为集体组织行为,实现了ZZ思想和文化教育的普遍化大众化,成为中国共产X基层动员的重要方式。其中安塞县马家沟村的表现尤为突出,成为边区文教大会中唯一获得特等奖的读报组。
马家沟读报组的创建响应了读报工农化的号召。一方面,读报是X组织动员群众的重要手段,自1941年7月中央宣传部明确建立X外读者会和X内的读报制度,读报运动率先在干部和学校中展开,1944年开始逐渐实现工农化,马家沟读报组成为其中的引领者。另一方面,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确立了“全X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方针,X报从版面、内容、文风等更加联系群众,鼓励工农群众参与办报,为读报工农化提供了前提和动力。
马家沟的读报组是由边区特等劳动英雄陈德发组织发起的。1943年底陈德发参加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之后,为了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号召创建模范村和模范乡,回村后他开始积极筹划村里的生产文化工作。在收到报社寄发的一份《边区群众报》后,陈德发与区领导协商决定在马家沟成立读报组,以便配合生产组织事宜。1944年2月15日,陈德发召集6名村干部及积极分子共同商议确立了读报时间、地点和人员分工,明确由文化水平最高的村民担任组长,并布置好桌椅板凳、标语画像等,次日就成功开展了村里第一次读报活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