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解放日报/2024 年/5 月/2 日/第 002 版要闻
车墩镇牵住“ 牛鼻子”,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土地二次开发,重塑产业空间
本报记者 李成东
一
车墩,位于松江、闵行交界处,恰好在上海“ 城市半径” 30 公里边界之上,极为适合发展工业。这样的黄金分割比,让它在本世纪初顺利成为工业重镇,整个上海第二产业最发达繁荣的区域之一。
上海做制造业的全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都要低,特别是融资成本、财务成本都偏低很多,但是高企的地价一方面抬升了租金成本,另一方面让城市更新的成本变得极为高昂,以致车墩这类产业重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
如何破局?在车墩镇X委书记高国相看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牵住土地二次开发这个
“ 牛鼻子”,重塑产业空间。
经过多轮调研,车墩镇尝试破题。2020 年 10 月,联东 U 谷松江科技企业创新港项目启动。项目总投资 11 亿元,占地近 150 亩,以智能制造为主导。
在这近 150 亩土地上的本来是一家低效企业。镇政府通过收储的方式,将土地收回后重新出让给联东 U 谷,提升容积率建设现代化工业厂房。联东 U 谷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产业园区经营商,以 105 万元每亩的价格拿下土地,略低于政府 110 万元每亩的收储价。
土地价格虽有倒挂,但项目方承诺,整体达产后,总产值达 22.5 亿元,每年税收超 2.25 亿元,亩均税收超 150 万元,成为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的示范园区。
如今,三年多时间过去,联东 U 谷的承诺实现了么?二
日前,记者再一次来到联东 U 谷,一排排集总部办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厂房拔地而起,吸引不少企业近悦远来。园区一期已有九成以上的入驻率,引进的企业多是专精特新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 70%。根据车墩镇的评估,预计企业相继入驻达产后,将达到亩均 178 万元的税收水平,园区总税收超 2.6 亿元,超出之前承诺。
工业上楼的模式,在这里先行先试探索。以霸田机电为例,在园区拥有一栋四层的工业小楼。其中一楼的层高为 7.5 米,主要进行来料加工;二楼主要是组装大件以及检测,包括部分仓储。按照设计要求,不论二楼还是三楼都能达到 800 公斤每平方米的承重。
“ 作为精密仪器行业企业,我们重视研发,三楼是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有 8 名工程师,而一线生产人员仅有 10 人。” 霸田机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工业厂房,通过工业上楼建设的厂房更偏向研发,拥有写字楼一般的工作环境,很受员工青睐。
在车墩,通过土地二次开发和工业上楼相结合,突破工业土地容积率上限,让霸田机电等中等规模高新技术企业以低成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厂房,工业园区也顺势完成了道路、厂房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