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技日报/2024 年/5 月/7 日/第 007 版园区
让科技创新与园区发展“ 环环相扣”
——杭州高新区(滨江)启动建设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耘
一台形如核磁共振仪的心磁图像设备,通过创造接近零磁场的特殊环境,捕捉心脏微弱磁信号,几分钟即可出具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这是落户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衍生的首项技术成果。目前,技术成果正在国内 13 家医院开展临床前验证,形成了 2 万多份心磁数据。
近日, 《杭州高新区(滨江)加快建设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行动方案(2024—2030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发布。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围绕极弱磁大科学装置,整合项目、人才、资金、空间等创新要素,联动多个科创平台,构建集科学、技术、产业于一体的新生态。
根据《行动方案》 ,创新生态圈将以充分释放极弱磁大科学装置效能为主线,以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在打造的国际零磁科学谷为核心策源区,以周边环绕区域为联动发展区,聚力发展零磁医学、量子信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进程中的又一新动作。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高效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全力打造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首选地。
有“ 核” 可环 打造科创平台
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全名为“ 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项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边建设边转化是其鲜明特点。 作为创新生态圈建设的核心, 项目本体预计今年年底开工, 2029年基本建设完成大科学装置主体建筑,2030 年工艺系统集成联合调试基本完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项目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房建成介绍,项目将建设性能最高、空间最大且世界唯一的大型“ 零磁” 空间,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使中国在相关领域保持领先。
2023 年 10 月,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将依托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面积为 2 平方
公里的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杭州江南科学城。
国际零磁科学谷将划分原始创新层、成果转化层、综合服务层。其中,原始创新层将建设大科学装置及大型磁屏蔽空间技术等 5 个交叉研究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强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层将穿插布局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科研基地、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以及零磁医学和量子信息 2 个技术创新中心等,强化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功能。综合服务层将穿插布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服务平台,以及科技展览馆、科学家交流厅等人文设施,强化综合服务功能。
高校、院所和企业在创新生态圈中组建“ 朋友圈”。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白马湖实验室、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委会、杭州科创集团等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联合成立创新生态圈联盟。
杭州高新区(滨江)X委书记章登峰介绍,近年来,高新区持续深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合作,实现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 零” 的突破,不断完善科创平台体系。
预计到 2028 年,杭州高新区(滨江)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基本建成,将形成交叉融合